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

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

ID:3117306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_第1页
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_第2页
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_第3页
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_第4页
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反思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的借鉴  [摘要]目前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在运用史料上,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指导。针对英国史料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应用,本文从教学实例角度进行反思,史料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英国史料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57-01  笔者对英国史料教学的了解最初来源于英国中学历史教师加里?豪威尔(GaryHowells)的一篇文章,发现中英两国中学历史课对史料教学的运用存在共性。两国在理论上都十分重视史料教学,并积极地倡导运用这

2、一教学方式,甚至制定的历史科课程标准也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具体的实践中,两国都注重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史料研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最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价。  而且英国在运用史料教学之前所面临的“历史课无用且无聊”的境况恰好与我国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尴尬局面极为相似。因此借鉴英国史料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基于两国国情学情的不同,不可能照搬英国的经验,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反思,形成本文。  1.英国史料教学的核心

3、思想5  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80年代中期,英国中学历史教育界针对冲破传统的灌输一记忆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学校历史教育:在历史课上要让学生接触史料、判别史料、重建历史,开展“做历史学家”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史学的方法逻辑并构建历史知识;历史课程设计要让学生乐于从史料中进行探究;历史教材开发应强调运用史料证据。这就是英国的“新历史科”。  正如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

4、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境及其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而这种运用是广泛的、有指导的、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③基于上述思想,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史料作为历史证据,就成为“新历史”教学的核心思想。  2.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在史料教学普遍被我国历史教师所接受和运用的同时,在历史课堂上却看到一些非理性、非常态的所谓“史料教学”的表演行为和尴尬情形。概言之,一是史料引人贪大求多,缺乏灵魂的统摄;二是史料解读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品读;三是史料运用孤立突兀,缺乏逻辑的贯通;四是史料延展主观

5、随意,缺乏理论的支点。5  要解决我国目前史料教学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尴尬局面,需要弄清课堂上的史料运用。史料的运用,不应只是单纯的由教师宣讲引入的材料,而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般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展开,在必要的地方插入恰当的历史资料,教师需要对引入的资料有预先的计划,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补充的史料一方面出于便于理解历史,另一方面是对史学方法的渗透。  例1:当时人对义和团运动的不同记载:  材料一: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在《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中称: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材料二: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在《奉案杂存》中说:“其党焚

6、杀劫掠,无所不至。”  材料三: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材料四:怀着政治目的,企图利用义和团的清朝大臣刚毅说:“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设计问题:①四位作者对义和团的记载有何不同?②四位作者对观察义和团的共同视角是什么?③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载?  这一组史料均是研究义和团运动的第一手史料,可是对义和团的记载却存在差异,有人认为义和团的纪律严明,并且衷心爱国;也有人认为义和团抢劫成性。矛盾对立的史料吸引学生去探求不同记载的真相,以及出现不同记载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对同一历

7、史事件有不同的记载是一种常见现象,进而认识到,分析不同记载出现的原因以及注重对史料的考证,是了解历史真相的重要步骤。  例2:对史料的可靠性进行考证:5  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荩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三: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

8、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字林西报周刊(英文版)》1919-05-10  材料四:群众找不找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到小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