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

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

ID:31182788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_第1页
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_第2页
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_第3页
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_第4页
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选好“鲶鱼”,搅活课堂这“一池春水”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他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于是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2、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中。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潘光旦认为教育就是“让学生像小鱼那样在池塘中快乐游弋”。然而,要让这方池塘的池水活动起来,同样需要引进“鲶鱼”,这样才能把学校教育搞活。那么,在课堂这池水中,谁可以是“鲶鱼”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是一条“鲶鱼”,故意搅动起学生学习的浪花。其中,有一种常用的办法是故意犯傻、故意犯错、故意犯怪。平常的教学,大都是学生犯傻,突然有一天教师傻了,无疑会激起学生出手相救的劲头。教师有

3、时候故意和学生唱反调,或说一些过激的话,同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与教师一辩是非、一论高低。  我曾经教过一节“真分数和假分数”6数学课,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故意装傻问学生:“假分数是分数吗?”许多学生回答“是”后,对我的反常表示怀疑。我笑着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反对:“我觉得假分数是假的分数。”学生“啊”声一片,随后有几个学生发出了“哦”的声音,他们觉得我说的有理:“假分数都可以变成整数或带分数,所以严老师认为假分数是假的分数。”我再次笑着反对:“我现在又觉得,假分数是真的分数。”学生一下子被我的

4、怪论蒙住了,随即反应过来,“哈”声一片:“假分数当然是真的分数啦,它本来就符合分数的意义嘛。”我在课尾设计的多次唱反调,产生了很好的“鲶鱼”效应,引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总结新颖别致,学生回味无穷。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它需要从外部或内部不断地给活力和压力才能拥有动力,动力不足,就有可能进展迟缓或停滞不前。当一个班级内部的每一个学生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这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有时候就是“一团死气”,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

5、的调动和激活作用。一个班级中,如果始终有一位或几位“鲶鱼型”的学生,无疑会激活班集体,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一些充满活力的尖子学生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划分座位时也应考虑到尖子学生的合理搭配,让每一个小组都有几条“鲶鱼”,只有这样,满舱的“沙丁鱼”才会活跃起来。  学生能力的不同可以产生“鲶鱼”效应,学生性格的不同也可以产生“鲶鱼”效应。活泼与沉静、激进与保守、粗放与细腻往往是相对存在的,如果将性格沉静、保守、细腻的人比作“沙丁鱼”的话,那么活泼、激进、粗放性格的人就相当于“鲶鱼”

6、6。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班中,只要有几个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就会带动整个班集体迅速地动起来,并形成一股活力,在愉快高效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如果缺乏这样活泼的分子,课堂就会沉闷而没有生机。  在班级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和一个性格外向的学生玩得异常火热,而两个性格外向或内向的学生却很难有进一步的深交。这似乎告诉我们:学生交往中存在着“异性相吸”,性别不同的人容易相吸引,性格不同的人也容易相吸引,这就是性格的互补。  长期以来,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7、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鸦雀无声、规规矩矩的班级才是好班级。若有学生不举手便插话,那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表现,若有学生异想天开、提出异议,便有调皮捣蛋之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先举手,征得教师同意后再发言,课堂上基本杜绝了插嘴现象。之所以不让学生插嘴,一是怕学生的插嘴扰乱了教学秩序,二是怕学生的乱说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实有这样几个插嘴学生,也可以看作是课堂学习中的“鲶鱼”,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鲶鱼”产生的搅动能量,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其他学生积极思维。  “鲶鱼”型学生大多比较

8、调皮,也大多比较勇敢。有一位教师教过这样一个班级:上课提问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即使点名也站着不答,课堂气氛很沉闷,作业、测验情况都不理想。有一次上课,教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说:“书上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到讲台上来讲,当一回小老师,一个星期准备,讲错了没关系,可以纠正。”结果敢来一试的竟然是两个平时在课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一周后,他们讲得不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以说,是这两条“鲶鱼”救活了课堂。6  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不少教师视“错”为忌,认为学生出错是教学的失败。其实,如果善于利用学生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