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ID:31203446

大小:62.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_第1页
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_第2页
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_第3页
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_第4页
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人在其成长的历程中,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常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在青少年阶段。这是出于心理、生理、和客观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极为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反面存在矛盾。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化明显也容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暴风骤雨

2、"时期、“危机时期雹这种心理冲突①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须经历的,成为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刻。如果这时产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的性格,使信念不坚定,意志衰退,T•作、学习消极,波动大,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可能向犯罪心理及变态心理转化。所以,逆反心理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逆反心理的实质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

3、式与特定教育情景下所产生的,与认知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心理活动②。其所经历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着注意,受教育者接触,理解这些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态度、观点与自身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态度体系加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基础上做出接受或抵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可能直接发生,导致最终的逆反心理。其实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冲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方向的动机、欲望、H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情

4、绪、°引自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1990年出版朱智贤1908-1991,专长儿童心理学。字伯愚,江苏赣榆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等。他的论著主要有《儿童心理学》(1962.1979)。)、《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1982)、《儿童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1982)、《思维发展心理学》(1986)、《心理学大词典》(主编,1990)等书。(-)逆反心理的结构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长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对认知信息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其心理结构主要由认知、情感、意向

5、三种心理因素构成。认知是青少年受教育态度的基础,它为逆反心理规定了具体的逆反对像,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方式,受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等因素。情感是社会态度,也是逆反心理对认知信息的体验。是逆反心理发展的动力。青少年在接受教育活动中,理解掌握了有关认知信息会感到满足、充实、愉悦;对于不理解的信息,则会表现岀疑问、焦虑、惊讶、困惑,这些情感体验是受教育者在对新的认知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储存的认知信息和态度体系加以比较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随着认知信息量的增加,原先的不良情绪反应如不能有效的克服,就会反向发展,导致产生抵制有关知识信

6、息的行为意向。意向是对青少年逆反对像的行为反应趋向,是逆反心理转化行为的准备状态。青少年在一般的教育情况下,逆反心理的这三个要素是一致的,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理通情不通,既道理想通了情感上却转不过弯来,就会显示出混乱的思维。可是,情感因素在逆反心理中占主导地位。(二)、逆向思维发展决定逆反心理形成青少年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学会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诸如从原因探求结果,由结果追溯原因。由条件推导结论,从结论寻找条件;既做正面分析又做反面探讨。因此,青少年在顺向思维发展的同时,逆向思维也就随着产生了。逆向思维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

7、供了可能性,奠定了基础。逆向思维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界的信息超过了认知信息而产生了扭曲的对有关知识信息予以否定的逆向思维心理驱动力,导致消极的逆反心理;另一种是习惯与反思的思想方法在某一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了探索,为了求知,喜欢用多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在相同中求差异。这是有追求客观真理的逆向思维心理驱动而产生的积极的逆反心理。(三)、逆反心理的表现结果青少年在受教育过程中逆反心理的表现结果,既可能有盲冃的自发的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逆反心理反应。也可能有经过自觉探索、深思熟虑的逆反心理

8、反应;既有可能与求异思维,对比联想联系的积极的正向逆反,也可能有与偏激、对抗、反控制相联系的消极的负向逆反。又可能有外显的逆反。因此,对青少年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复杂多样的逆反心理,不能横加指责,全盘否定。不能简单地斥之为低层次的心理意识。更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