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ID:31207717

大小:57.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_第1页
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_第2页
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橈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的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橈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夹板固定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3年1月160例伸直型橈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I)及对照组(II)。实验组采用腕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改为夹板外固定;而对照组应用传统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两组均固定至临床愈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5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X线和腕关节功能评估,实验组优良率达96.3%,对照组80.0

2、%;两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实验组采用腕功能位石膏托固定3周,3周后改为腕功能位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1.3.2手法复位所有患者复位前均于局部血肿内麻醉,在C臂X线机下进行手法复位。步骤如下:①牵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患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位,一助手握住患肢前臂上端,另一助手握患者大小鱼际,进行对抗拔伸牵引3〜5min,以纠正骨折断端重叠、嵌插,恢复橈骨长度。牵引同时嘱远端助手轻轻旋转患臂,以使碎裂的骨折块回纳原位,并同时纠正骨折断端旋转移位及解除骨折间可能

3、存在的软组织嵌顿。②提按: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向掌侧按压,两手食、中、无名指重叠,置于骨折近端掌侧,向上端提,嘱握手部助手同时将患腕掌屈,以矫正掌、背侧移位。然后术者两手掌分别置于骨折的远折端及近折端,向中轴线挤压,以矫正远折端梯侧移位。③扣挤:术者双手指交叉合抱骨折处,双手掌对向扣挤,将分离的骨碎块挤紧、挤顺,但用力不能过大,以保护骨折块周围的骨膜不被破坏,以防止骨块游离散开。然后,在维持牵引下,嘱远端助手轻轻上下、左右摇摆患腕,促使骨折断面紧密吻合,并达到模造腕关节面光滑平整的目的。最后顺势掌屈尺偏患腕,以恢复

4、橈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和尺偏角。④捋筋:待骨折畸形完全矫正后,术者一手托住手腕,另一手拇指沿屈、伸肌腱由近端向远端顺骨捋筋,理顺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1.3.3固定复位成功后握手部助手改换为术者继续维持牵引。①实验组:助手将备好的石膏托置于前臂橈、背侧,石膏定型前施以手法加压塑型,以维持骨折端的对位。方法:在维持牵引下术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及石膏并向掌侧施压,一手握住患者手掌部以维持牵引并缓慢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直至石膏硬化定型(图la、b)o固定范围:近端达前臂中上段,远端达掌指关节,两侧达橈掌侧及尺侧;3周后改为腕关节功能

5、位夹板外固定,即掌侧夹板超过腕关节,而背侧夹板至楼腕关节(图2a)o②对照组:釆用传统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固定范围:近端达前臂中上段,夹板背侧板及橈侧板超过腕关节,限制腕关节背伸及橈偏,掌侧及尺侧板达腕关节。两组均固定到临床愈合,固定期间指导患者行肩、肘、掌指及指间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1.4复诊时间术后第1天、第4天,之后每周1次,直到愈合,观察骨折端是否有移位或松动,外固定松动或骨折端移位时及时调整。1.5疗效评定观察结束后采用GartlandsWerley评分系统[2]评价腕关节功能。1.6统计学方法所

6、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