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

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

ID:3122349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_第1页
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_第2页
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_第3页
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禅宗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的影响  摘要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题材和门类,从黄筌父子的“勾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富贵气象,到徐熙的“落墨为格、杂彩赋之”的水墨法写“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的野逸之趣,从唐宋全景写实花鸟到明清折枝特写式变形的花鸟画,中国花鸟画适应了中国人的审美需要,逐步确立了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以寓兴、写意为目的的创作传统。  关键词花鸟画;写意;禅宗;文人画;情趣  在审美认识、趣味表达和对待描绘对象方面的差异,则中国花鸟画形成了既以“写生”为基础,又不拘于单纯视觉形似的审美特性。  首先,绘画是使人舒心放松、抒发感情与理想的一个手段,也就是古人经常说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

2、天下”思想,观察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有官宦背景,因此所选题材大多是四季花卉和鸟虫兽类、名山大川等题材。这类题材作品中的选题、造型、用色包含了很多文人的审美文化倾向,使花鸟画成为了像诗歌那样缘物寄情、托物言志,像书法一样淋漓尽致抒怀的心画。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描绘花鸟而描绘花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寓意性的表现,即,一方面重视其写形之“真”,另一方面更关注其对美和善的观念表达,强调花鸟画“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  禅宗六祖慧能认为:真谛是不在外境,而在纯净的内心,“4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注重遵循个人主观心

3、性。铃木大拙在《般若品》中提到禅宗文化“喜纯、诚挚、与自由……人的本心都是清净而圆满的,心外本无佛,只是由于颠倒梦想构成了烦恼障,物外挂碍构成了所知障……”其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很深远,尤其水墨写意形而上的观念在唐代以后的转变和成熟,使画家增加了造型艺术创作、鉴赏上的主观倾向,比较突出的就是追求画面语言和情感的单纯性,“意思简当,不费妆缀”。  中国画讲究“抽象美”的艺术特质形成对虚实相生这一绘画审美崇尚的导向作用也不可忽视。道与禅宗文化对人的自性的解脱和自由,在绘画中转化为对绘画审美趣味、创作思想和画面的单纯、独立、自由的追求。历史上文人画家崇尚写意、不特别看重自然形象的视觉真实,这与禅宗的追求

4、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构成上强调“以大观小”,“以简求美”,为虚实成为形式美的一种程式奠定了基础。这种思想为画面幅式的构成由繁到简起着很大的影响,画家追求“简淡”“朴实”的画之意趣。水墨代替五彩山水,正是力主清静朴素,虚淡玄无的道家思想之体现。清画家恽格(南田)云:“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囊翠黛敛容而退矣。”然而,重虚而抑实在带给当代学习者拥有广阔驰骋空间的快意同时,也导致了其无明晰界定的迷茫和困惑,甚至无所适从。  在道禅哲学“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理论基础上,每一物都有其圆满的自性,所以每一物都是一个世界。中国画家普遍重视心灵体验的真实,“以小见大”的审美情趣得以

5、发展,特别是佛教思想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使人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表现,重视“小”的情趣、发现“小”的智慧,在表现中画家们还注意画面的“趣”,“趣”便是画面的“趣味”、4“情趣”,是画面生命感的体现方式,故画面注重形式感的趣味,而不在写“实”。对花鸟、鱼、石等就已经有“类比”、“推类”、“移情”等表现手法,巧妙的体现出他们的哲学观、宇宙观,同样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宇宙观、物我观。从微小到宏大,从现实到虚无。  花鸟画表现最多的内容是以比兴的方式传达颂扬创造生命,繁衍生命的现象。在中国古人看来,自然界中的这些小生灵,都是有感情、能与人对话的人类的朋友。中国古人以友善的目光去观察它们、表现它

6、们,赋予它们以永恒的生命活力;而这永恒的生命活力,便是画家们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对宇宙、自然、社会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解与体认及其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再一次地在自己的心灵空间,借助自然界的花鸟虫鱼,或者说是以花鸟鱼虫为载体、为媒介,进行自我抒发、自我表达的产物。  陈师曾在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提到的中国画的本质“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据此四者乃能完善。”  结合陈师曾的文章反观现在画界,重点展开论述以下两个要点。  1.传统淳朴自由的艺术精神的弱化4  传统道禅文化中的自由淳朴在现代绘画中仍是很宝贵的,现代绘画追求时代特色,但是并

7、不等于要抛弃传统文化内涵或者反对传统。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是固步自封和沉溺传统技法,而是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绘画是抒发心性,放松精神,关照物与自我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他有不可复制性、单纯性,因此绘画带有神秘偶然性,这也是绘画的魅力之一,不同时代的特色会让使其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但其内在的主题精神是永存的。  2.当代画坛的部分奇怪阴邪的画风  部分作品追求的所谓自由放纵的画风与传统文化中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