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ID:3122796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1页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2页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3页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具有特色。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针对在原有教学体制下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育特点和看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新课标下课堂教育问题的关键。避免强制性教学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兴趣  一、学习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因  在新课标下更注重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兴趣则成为了最好的催化剂。首

2、先,兴趣可以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其次,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轻松无压力的学习,最大程度开发大脑潜能。最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新课标下,改变过去陈旧教学模式,实行多样化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4,进行开放式教学。改变单一模式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硬性灌输的思想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反感情绪,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中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娱乐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其主动去学习去

3、探索答案。  (二)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挖掘教材中存在的重要信息,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新课标内容出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对于新课标中存在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运用一些故事性强、感染力大的信息引入课本,进一步表现所要传达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找到参与课堂的乐趣所在。同时,在心理上让学生更加接近课堂,不会产生排斥的思想意识。  (三)基于学生心理,进行激励型教学,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压力,信心则是他们前进的力量。新课标更加偏向于人性化,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全面,不只是单纯的用成绩来表现和评定一个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

4、心理发展状况,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适当的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轻松学习。  (四)利用课堂实践,转变教学观念,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特别是化学、生物一类的学科,比较抽象,亲自动手实践会增加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使知识更加牢固。同时定期举行一些知识竞赛,以课堂内容为根据,设置多样化题型,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好胜心驱使,为了赢得比赛会更加努力学习,在无形中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新课标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必然存在着一些关键因素和原则,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4  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互动模式。  (一)公平公正原则。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对待每一位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模式,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区别对待,学生只有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心,不是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作为一种乐趣来享受,公平公正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形成了一个平台,能够以最好的状态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原则。教师会因为一句话而影响学生,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怀学生的成

6、长,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学生在与老师交流中尊重老师,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老师明白自己,建立起共同的思想基础。学生处于一个敏感时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就相当于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及重视,形成一种积极情感,学生可能因为一个老师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不断的上进,积极的表现自己。  (三)问题性原则。要对某个学科或更多学科有兴趣,首先他必须对这些学科有自己的问题,由问题引出更多的疑问,由于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引导,会增加他们对探索答案的动力,兴趣会越来越浓厚。新课标下,教育的内容更加活泛,不再死板,教师在授课时形式更加多样化,用巧妙的方式引入课本,提出思考问题,学生觉得具有趣味,会

7、主动的运用课本知识去探索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4  (四)创新性原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容易束缚学生的思想,缺乏创新意识,同时失去了创新的兴趣,在学习时也会缺乏动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使教学内容更结合实际,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引发更大的兴趣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显国编:《激发学习兴趣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吕占广,成丽.新课标下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9)  [3]王同军,司继伟.兴趣研究现状与进展[J]山东

8、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4]洪亮.初中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