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

ID:31240263

大小:1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7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_第1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_第2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_第3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_第4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新课标Ⅱ)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是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了自然文学。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

3、,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

4、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惩罚。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

5、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载。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然而,人

6、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是自然文学。文章,人心之

7、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节)1.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B.“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D.“自然

8、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和幸福。B.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海晏河清,你对它胡作非为,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C.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实际上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