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食”者留其名

惟有“食”者留其名

ID:31297299

大小:1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8

惟有“食”者留其名_第1页
惟有“食”者留其名_第2页
惟有“食”者留其名_第3页
惟有“食”者留其名_第4页
惟有“食”者留其名_第5页
资源描述:

《惟有“食”者留其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惟有“食”者留其名  作为散文家的汪曾祺,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作为小说家的他更为有名,为何?理由之一,是他写了很多谈“吃”的文章。早在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就出版了《五味》,收《故乡的食物》《吃食和文学》《宋朝人的吃喝》《昆明菜》《鳜鱼》等32篇作品。后来江苏文艺出版社也为其出版了美食题材的散文集。《五味》是从诸多谈“吃”的文章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汪曾祺谈“吃”的一篇代表作。  在解读这篇作品之前,我们必须为“吃”正名。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由于大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要性与持久性、大批所谓的“吃喝玩乐”的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故而把“吃”作为资产阶级糜烂、享乐

2、思想的一个黑色象征。谈吃,是“封”、是“资”、是“修”、是“可耻”、是“放浪”、是“背叛革命传统”。其实这是过去历次政治运动留下来的“极左”思想与思潮,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应该从我们头脑里彻底地清除它的残存。从这方面说,汪曾祺的这篇散文也是为吃正名。  “吃”,是一种饮食文化。作为人类基础的生活保证就是“衣食住行”。人类赖以生存的文化中离不开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交通文化,这些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我们的先贤哲学家早就予以关注,用“食色性也”四个字予以概括,成为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食色性也”9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告子上》,被误以为是孟子说的,实际上是告子的名

3、言。由于被记录在《孟子》里,故而有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但这个命题与思想的原创是孔子。(告子生卒年不详,他与孟子是同时代的哲学家;孟子生卒年为公元前372―前289年;而孔子生卒年是前551―前479年。)孔子在《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句话比告子早出一百多年,是孔子关于人之生命形而下的看法。孔子认为,人起码的生命需求,离不开两件大事。所谓“饮食”,就是指吃饭的生计;所谓“男女”,是指男女性爱婚恋之事。既然如此,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里写了那么多谈“吃”的文章,归根结蒂也是一种“代圣贤立言”,但绝不是“八股文”的那种“伪立言”。汪曾祺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美食文

4、化的理解,来阐说与演绎儒家伟大的哲学观点的。这么看,《五味》并非游戏之作,并非属于庸常平淡的文章。读者应该从哲学的意义上认识“食色性也”,摒弃过去以“吃”为耻的理念,建立起以“吃”为荣、为乐、为本的健康理念。  文章题目是“五味”,却据实写了酸、甜、苦、辣、咸、臭六种味道。看起来有些无理,其实并不矛盾。五味,指多种味道,“五”字非实指的“五”,是指“多”的概数。如成语“三番五次”“五味杂陈”“一五一十”“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等等。数字中的三、五、六、九,经常作为概数在诗文中间出现,这是数千年来语言使用的约定俗成,并非是汪曾祺在这篇作品里所犯的低级错误;这一点读者在解读

5、时必须厘清,否则犯低级错误的倒是我们读者自己。  《五味》围绕着“吃”的滋味,叙写中国各地民间的美食文化,也就是写民间关于的“吃”9的风俗习惯,以及相关的民风民俗与历史变迁。为什么汪曾祺的这些叙述,读起来这么津津有味?对读者这么有吸引力?究其原因,可以分说如下。  亲历性。亲历性使作者的叙述获得了读者认可的可信性。所谓亲历性,就是亲身经历的、真实可信的属性。我们读此文,第一感觉是真实,觉得汪曾祺所说“吃”的种种,来源于他走南闯北的见识,他的耳闻目睹,所叙说食品的滋味,绝大多数是他自己在各地亲自品尝过的经验。如,吃过“广西芋头扣肉”,“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6、”;如,吃过一个熟人家人邮来的“者耳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苦而且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如,在越南海防街头吃牛肉粉,“辣得不行”;如,“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品尝过的“五味”的食物。作者记忆罗网里积淀的,自然是一生难忘的经验,读者过目之后觉得真实,也觉得难忘。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是具体的物质与感性的存在,是真真切切地感动过作者的经验,惟其如此,《五味》表现的,就是审美的第一要素――真。亲历性“真”的书写,才会产生与“真”孪生的“美”。  趣味性。作者叙说各地“吃”的风俗,是给读者以知识,帮助读者开眼界、见世面、长见识。但作者有意

7、识地挑了一些新、奇、怪的事情来说,让读者感到新鲜而且有趣。如说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馆子,“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如写一种辣椒的特殊吃法,“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如说一种辣椒的超级的“辣”:“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如说一位台州的同学特别能吃“咸”:“9到铺子里吃包子,掰开包子就往里倒酱油”;如说吃“臭”熟了“苋菜秸子”:“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湖南人谓之“苋菜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