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艰辛一分甘甜

一分艰辛一分甘甜

ID:31363281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一分艰辛一分甘甜_第1页
一分艰辛一分甘甜_第2页
一分艰辛一分甘甜_第3页
一分艰辛一分甘甜_第4页
一分艰辛一分甘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分艰辛一分甘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分艰辛一分甘甜  位于北京东北燕山山脚的密云水库滋养着北京。水库边薄雾弥漫,群山连绵。一茬茬养蜂人在这片土地上放蜂,收获。生活平淡,却也自足。  2004年以前,这里的蜂农虽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可由于经营分散,力量单薄,面对外商的漫天压价,因无定价权而始终卖不到好价钱。  辞职下海  直到2004年,李定顺的出现,才逐渐改变了这一现象。李定顺是密云人,之前在北京密云高岭供销社工作,由于经营惨淡,供销社面临体制改革。当年4月,他辞去了供销社的工作。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的低谷”。直到有一天,“嗡嗡”响的蜜蜂引起了他的注意。  “咱们的蜂蜜质量又不差,我就不信,咱们联合起来,还卖不了好

2、价钱?”李定顺不服地说道,“我一定从蜜蜂嘴里掏金豆子”。  然而,干巴巴的豪言壮语和现实的境况毕竟不同。在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密云县库北地区34户蜂农后,2004年4月,李定顺几经筹资,投资37.8万元,成立了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密云县高岭镇。当年7月,合作社34户蜂农收割了共计80吨蜂蜜。如何将这80吨蜂蜜卖出去,成为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当时可把我愁坏了,毕竟事关合作社的前途。父老乡亲跟着我干,辛苦一年到最后不就图个好收成?咱要卖不出去,就真抬不起头做人了。”7李定顺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  “四顾茅庐”,打响第一枪  李定顺凭在供销社时积攒的人脉资源,试图联系北京一家知

3、名蜂产品公司。从在供销社工作时的买方到成立合作社的卖方,“现在是咱求着人家。”角色的转变让他有点不适应。  蜂农们见李定顺连续去蜂产品公司求了三次情,依然没有卖出一斤蜜,一度灰心。  一时间,各种说法甚嚣尘上。  “合作社不灵,还不如退出。”  “我们不干了,早说过不跟你趟这浑水。”李定顺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住合作社,李定顺再次厚着脸皮去卖蜜。“哪怕收得少一点,看看我们蜂蜜的质量”,李定顺第四次求情后成功了。该公司收购了合作社20吨蜂蜜。因蜂蜜质优,不久,该公司又收购了40吨,再加上零散卖出的,截至当年12月底,80吨蜂蜜全部卖光。初战告捷。34户蜂农的心稳定了。  “自打合作社

4、成立后,第一次在社员前挺起了腰杆。”这是李定顺当时的感受。  凭着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产品,奥金达的蜂蜜和李定顺的诚意打动了北京这家蜂产品公司,每年收购500-800吨蜂蜜。  “合作社的李定顺有两把刷子,那蜂蜜卖得,又快又好”7,这话一度在密云蜂农间相传,蜂农纷纷加入,截至2014年底,入社成员490户,遍及全县9个乡镇91个自然村并辐射带动河北省承德滦平、丰宁、承德等3个县,吸纳股金292.98万元。  打造“花彤”品牌  随着合作社养蜂群体的增多,李定顺和数百名蜂农心里痒痒了,“咱总不能一直给别人提供原料吧,咱得有自己的品牌,提高蜂蜜附加值和蜂农收入,自己得生产产品。这样我们的合作

5、社才能走得更远。”  2007年,李定顺忙得不亦乐乎:筹划建厂、引进设备。没有钱,蜂农们纷纷拿钱入股。很快,社员入股157.82万元。最让李定顺感动的是合作社建厂时,不少蜂农开着农用车来合作社,撂下一车石子或沙土,“那是蜂农们从村外拉来的,说是为合作社的厂子添砖加瓦。”  当年11月,李定顺在密云县工商局注册了“花彤”牌商标,再也不单单是别人的原料供应商,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蜂蜜品牌。  请专家,搞培训,建基地,促发展  同时,李定顺看准市场,一边生产蜂蜜系列产品,一边邀请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北京市林业局、北京市农林学院的养蜂专家积极开拓蜜蜂授粉及养蜂管理等各项培训业务。

6、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授粉蜜蜂繁育培训,统一组织授粉作业服务。据了解,蜜蜂授粉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效果非常明显,一箱蜜蜂为社员增收300元。  通过培训,专家向社员们详细讲解了蜜蜂的饲喂技术、盗蜂的防治、授粉蜜蜂市场需求与展望等知识,使社员掌握了授粉蜜蜂繁育技术。7  2014年,合作社在密云县建立了成熟蜂蜜示范基地30个;示范蜂群6000群;使自然封盖成熟蜂蜜的生产标准化,年生产成熟蜂蜜180吨。生产高端成熟蜂蜜比生普通蜂蜜的蜂农效益增加2.5倍,产品销路打开后在全县推广,推动了密云地区成熟蜂蜜生产的发展。  为了解决好成熟蜂蜜的加工问题,在中国养蜂学会的支持下,李定顺引进了意大利生产的

7、成熟蜂蜜加工生产线,为今后成熟蜂蜜的生产加工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2014年中国养蜂学会还在该社召开全国成熟蜂蜜推广大会。  “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自己把这个行当(蜂业)定位为第一产业,养蜂与旅游相结合。”为了发挥蜜蜂产业对农业的增产增收的作用,2014年7月,李定顺投资60万元,在密云蔡家洼生态农业园区建立了规模500群的授粉蜂示范基地,为密云6500个蔬菜大棚、4.5万亩的果树、1.3万亩设施农业设施提供蜜蜂授粉,以提高该县农产品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