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

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

ID:31372323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_第1页
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_第2页
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_第3页
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_第4页
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  [摘要]玉米间作大豆是当前作物栽培的普遍种植方式,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泸水县称杆乡的玉米种植制度,简要介绍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粮食收入提供必需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间作玉米大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4-0171-02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一位。玉米不仅是高产粮食作物,也是营养丰富的饲料作物和良好的工业原料作物。泸水县称杆乡广大农民都以

2、种植玉米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也逐年提高。本文通过近十五年的农技推广工作,结合当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简要介绍玉米间作大豆的主要栽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1间作的概念和产生的效益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也可称为立体农业。  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证明,玉米间作大豆产生的效益主要有:①经济效益。玉米间作大豆比单种玉米每亩增收20元,比单种大豆增收25元。6②产量高。玉米间作大豆亩产比单

3、种大豆亩产高2.5倍,相当于单种玉米亩产的95%,接近亩产400-500公斤玉米的产量。③由于大豆具有固氮作用,生长后期不用追施氮肥,因此每亩可减少约半亩的玉米追肥量,两种作物共生互利,用地养地相结合,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④玉米对大豆菟丝子有抑制作用,同时大豆的间作明显减轻玉米虫害的发生。  2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  结合泸水县称杆乡多年推广的种植特点,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才能达到玉米大豆双丰收的效果。  2.1地块选择  玉米间作大豆的地块一般选择海拔2000米以下,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地势开阔的台地及梯地,土质以沙壤土为好。  

4、2.2品种选择  2.2.1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海拔地带的要求选用株型紧凑、半紧凑、穗大、双穗率高的中熟杂交种。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大部分选用罗单9号品种;海拔在2000米的大部分选用罗单3号品种。  2.2.2间作的大豆品种应根据自然条件、轮作制度、生产水平及利用要求,从生育期、结荚习性、大豆品质等主要性状选用中早熟、杆硬、分枝较少、主茎节数和荚数较多的有限结荚类型。一般肥水好的地区,应选用耐肥水、抗到伏、籽粒大、品质好的有限结荚或亚有限结荚品种。  2.3播种期选择6  玉米的播种期选择因不同海拔而确定。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播种节立弹性较大

5、,基本播种时间在芒种前;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在谷雨前后播种;海拔在1500-1800米地区在立下至小满播种。而大豆的播种期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与玉米同期播种,海拔在1400-1700米地区在玉米播后15天,海拔1300米以下推后20天播种。  2.4玉米间作大豆的播前准备  2.4.1种子的处理  播种前对选用的杂交玉米进行种子处理,为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和防御病虫害浸染及抗御自然灾害,最佳选用包衣体。大豆种子要选择色泽鲜明、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的籽粒作种。未包衣种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1;100倍液拌种{药种比例为1;600斤}防治

6、地下虫害。  2.4.2精细整地、重施底肥  杂交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差,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全面深耕,目的是晒地而达到养地。播种前进行第二次深耕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于出苗、保苗。底肥选用农家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普钙40-50公斤,与农家肥拌均匀后施入塘内。大豆的底肥采用开沟条施,为玉米大豆的出苗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5种植规格  玉米是喜温高光效高杆作物,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播种方式应根据各海拔地带的气候和土质特点进行选择。杂交玉米的播种规格采用规

7、格化打塘穴播,株距25-30厘米,行距50-55厘米,折合亩密度4000-4500株,在玉6米的行距间间作大豆,规格采用开沟穴播,大豆播种深度为3-6厘米为宜,切勿过深或过浅。通常土质松软,墒情较差时,播种深度可达5-6厘米,反之宜浅至3-4厘米,春播的稍浅,夏播的宜浅。与玉米的行距间隔15厘米、大豆行距1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点播4-6粒,每穴留3苗,折合亩密度6500-7000株。  2.6田间管理  2.6.1玉米的田间管理  2.6.1.1苗期管理。玉米的苗期管理指播种至拔节期的管理。主要任务是为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促进根系发育良好

8、,植株敦实。幼苗出生3叶1心前,要及时带土移苗补缺,在4-5叶期结合第一次浅中耕进行定苗,每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