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

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

ID:31373854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_第1页
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_第2页
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_第3页
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_第4页
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命视野下课程定义的探析  摘要:如今,在教育领域关于“课程”定义,众说纷纭,其定义比较复杂,歧义也多。要想研究课程理论,就必须对“课程”定义有一个基本认识。本文通过对原有“课程”定义的简单回顾,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课程,使课程成为增强个人适应能力和体现人生命“真、善、美”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生命视野;课程;定义  一、引言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和说明价值的媒介。”定义课程就是揭示课程的本质,它是我们沟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定义通过不断发展变得更

2、加适时和准确,根据新的社会背景和个人认知的发展重新定义课程,多视角的来看待课程定义。  教育教学的本质要义是“人”学,不仅要学习知识、完善已有的经验,还要塑造品质、学会生活。课程应该关注人的生活与生命发展,适应个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和“智慧生成”。每一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于是本文笔者提出了一种课程定义的新指向――对生命的关注。  二、现有课程定义的讨论及其评析  首先,从词源上分析国内外对课程的定义。5  国内,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汉语字典》中课程是“学校教学的科

3、目与进程”。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国外,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中。据陆谷孙英汉大词典考证拉丁语curriculum相当于英语curricle,指旧时双轮轻马车,由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据这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学习的进程”。  其次,从课程活动的不同阶段、学者对课程认识的倾向性来分析课程的定义。  在课程设

4、计阶段:课程是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科内容。王策三认为:“第一‘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第二‘课程’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两种称谓,可以并行不悖,互相补充,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可以用课程一词来概括。”  美国的塔巴、麦克唐纳、威尔逊等认为,课程是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提出,仅限于学校设置的科目表和具体科目的学程,把课程当作学生接受教育的计划,把“教学计划”作为课程的总计划,把教学大纲作为具体学科的规划,教科书作为具体知识材料的叙述。  也有学者认为课程是学程内容或科目。这源于拉丁语“跑道”,即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内容的“跑道

5、”。5  针对课程研究领域中对课程定义的歧见,一些研究者开始考察各种课程定义产生的背景及内涵。课程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顺势而变,下面来看看新的社会形势下是如何定义课程的?  三、课程定义的新指向----对生命的关注  在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研究定义的人是亚里士多德(见《亚里士多德》)。他指出:“定义是表明事物本质的短句”,“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公式”。在《汉语字典》里,定义是指“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在《社会科学大辞典》和《中国百科大辞典》里,定义又称解说,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

6、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口号。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笔者所理解的“生命视野”是从关注人的生命到发展完善人的生命,“以人为本”是让生命的真、善、美的本质得以彰显,使得人能够懂得艳羡生命,成为完整的人。  课程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后,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综合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大力推进,使得我们的课程无论从设置,还是评价都得考虑以人为本,为此我国推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首先要在课程的定义上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使课程的设置、评价、分类等也能深入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教育教学的本质要义是

7、“人”学,应该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教育应该是生命的教育,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课程应该是“以人文本”的课程。生命视野下的课程其立足点和着眼点,须把学校作为课程创新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服务于知识的掌握转向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和“智慧生成”。5  课程设计要按照时代发展的需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来设计。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其内容与形式是社会发展进程的标志,其发展水平可看出社会或人们受教育的发展水平。  根据当前中国急需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现实,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走向应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为主

8、导。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人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课程的最终价值在于发展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