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

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

ID:3138733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上传者:U-9954
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_第1页
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_第2页
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_第3页
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  教无定法,但教有规律。写作能力的养成源于作文教学的得法,作文教学的方法与写作能力形成密切相关。符合规律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了。那么,写作能力形成的规律是什么?要看写作能力形成的要素。我认为,写作能力的形成与这几个要素有关:一是语言天赋与写作的兴趣;二是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三是教师的指导是否得法;四是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素材的积累能力。从这几个要素看,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还要靠教师得法的写作指导。而教师的写作指导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自觉运用的规律,即写作能力形成的规律。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思考,我觉得初中作文教学应该按照先“立标”、再“建模”,最终达到学生能“自觉运用”的顺序进行。  一、立标  所谓“立标”,即建立评判作文的主要标准――知道什么是好作文。要做好工作必须要明白“好”的标准是什么,作文教学也一样。要说明的是,立标不只是学生的事,首先是教师的事。虽说好作文的标准不是固定的,但大家对好作文还是有着基本的判断标准的。作为语文教师按理说应该能写出好文章,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做到,就像评论家会评但不一定会写一样。而要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必须会评――4 能看明白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能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最好能做到一针见血。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若以师之昏昏,岂能使生之昭昭呢?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而关键是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好作文的标准。  一般说来,语文教师的作文评判标准首先来自于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有些变化,尤其是在面对中考时。所以,教师要建立较准确的标准,不能只凭经验,还要想其他办法,如认真研究每年中考的优秀作文,多钻研作文的技法,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参与批考试作文等。教师心里有底了,才能自信地指导学生,教师站得高了,有时真的可以点石成金。正所谓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不过,教师“立标”只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最终还是要把作文的“标”立在学生的心中,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这就需要发挥教师批阅讲评作文的导向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和中考作文及优秀学生习作的引领作用了。  二、建模  所谓“建模”,即建立作文的结构和行支的基本模式――包括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方式和方法。建模与立标是相关联的,只不过“标”重在评,“模”重在写。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写作素养才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训练。虽说文无定法,但作文是有基本套路的,是可以用一些模式去训练的。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思路”4 可以看作是作文的套路。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评判标准。每一种文体的文章都有一些容易学习、值得学习的写作套路,包括开头结尾的方式、结构方式、行文方式、题材处理的方式、挖掘主题的方式、语言组合方式等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种写法,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任何一种方法,只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几种套路就够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总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快速地完成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只要在审题方面不出意外,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至于说个性化的写作、自由自在地写作,那是与个人天赋和写作环境有关的,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师能训练出来的。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模式。重视系统训练,强调作文教学的计划性,即从初一开始就做三年规划,分步骤有序地进行作文技法的训练,分阶段进行作文套路的强化训练。但这种做法也容易造成集体模式化结果。为避免集体模式化的现象,让学生形成个人的作文模式,可以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从中考优秀作文中找自己喜爱易学的作文,先点评,由教师审过后再仿写的训练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所选文章和所仿文章的批改和讲评,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不必专讲专题性的作文技巧。这种训练方式也是偶然悟得的。从训练效果看,比较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好学生身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出颇具中学特点的作文,而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但对于基础、态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问题较大,因为他们选不到好范文或不愿意动脑筋选范文,更不能做到认真仿写作文了。对这类学生,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还要更多地依靠教师的引领和严格要求,否则是无法提高其写作水平的。4   但不管怎样训练,其中都有一个训练量的问题,练多少为好,是值得思考的。2011年版的新课标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而一般的老师总会随大流,会遵循传统的说法――多写多练。但我觉得事实并不是那样,如果方法不当,用心不够,即使每天一文,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的做法是每写一文必有一得,每次写作文总要有点收获。如果仅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还不如不写。梁启超有关作文教学法的观点是值得思考的。他一反传统的“多读多写”的观念,主张少而精地进行科学实效地训练,认为“中学生至少一星期做一篇文,不但中学生做不好,便叫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主张“每学期少则两篇,多则三四篇。”他认为“多做学生便要讨厌”,“少做是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这是很有见地的,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三、自觉运用  所谓“自觉运用”,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由地写作――很自然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完成作文。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做铺垫,特别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作文的一些套路后,很自然地就能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运用所熟知的写法完成作文,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应该说,让学生自觉运用所熟知的写法完成作文,就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对此不用多说。需要指出的是,初中作文教学涉及到教学定位问题。新课标认为,初中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其实都是对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定位。只有定位准了,作文教学才能见到实效,达到最终目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