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联动,整合促成

多效联动,整合促成

ID:31393035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多效联动,整合促成_第1页
多效联动,整合促成_第2页
多效联动,整合促成_第3页
多效联动,整合促成_第4页
多效联动,整合促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效联动,整合促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效联动,整合促成  摘要: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教师在“教”上要下功夫,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怎样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笔者结合实践操作得出三个资源整合法:纵向整合比较法、主题整合法、客体资源整合法。  关键词:课程资源;整合;比较;主题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化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传统语文课堂中老师的照本宣科、蜻蜓点水,“满堂灌”“满书找”的教学方法此时已无比尴尬地站在改革的断头台上,随时等着一声令下便“身首异处”,抑或被时代的洪流狠狠地甩在沙滩上,自生自灭。事实上,新思潮灌溉下的学生们也早已厌倦了无休止地提问,就事论事的肤浅,表面

2、只是将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国粹深深地踩进一摊污泥之中。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智慧地设计课堂教学,读出精彩、品出精华、赏出美点,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内心的愉悦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让教师能够获得成就感。下面笔者就结合听课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操作浅略地谈谈语文教学拓展中的整合比较法的一些思路和运用。  一、纵向整合比较法9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语文作为一个小的单元,要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3、必须整合。而“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以,比较既是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整合课程的方法之一。  何谓纵向?纵向在数学上就是坐标系中的y轴,笔者在这里将一个作家置于时空的坐标中,将作家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所写就的作品进行整合对比,通过集体阅读,加深对作家的理解,同时懂得作家在历史、文学上的价值。  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习惯就一篇文章而大做文章,将课文撕裂成四块五块,体无完肤,最终在岸边搁浅便草草了事,而对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的理解往往只是片面的。要知道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的,所以

4、当我们的阅读处于“孤读”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连读”来破解这种孤境。要更好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深沉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我们就要将代表作者人生轨迹的作品做一次整合与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然后正确认识作家的价值。  如姜莉莉老师的一堂课《千古才女,乱世美神――9走进李清照》她不是简单地介绍李清照名什么字什么,代表作又是什么,是哪个派别的代表人物,然后就将出示的诗歌不断朗读分析,得出她的某种情感。而是在开课初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她所需要的几个关键答案:生活朝代、祖籍、派别和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某些爱好。南北宋之交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这个时代造就了诗人命运的转折,而后姜

5、老师以此为抓手,出示三首诗歌《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并结合诗中两个意象:花和酒,让学生说说分别写于诗人的什么时期,情感是否一样,为何会不一样,然后得出身世的浮沉和社会的变化往往会改变人物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种纵向比较,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读诗、读文的时候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不至于静止、孤立地去揣度诗文背后的意义。  笔者在执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有学生问道:“老师,陶渊明真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只知喝酒,为什么这样的人我们还要赞美他呢?”面对学生的这个提问,笔者在第二节课的时候整合了代表陶渊明早中晚期表露心迹的一些诗歌来解答这个问题。早期诗作如《荣木

6、》:“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杂诗》(其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停云》最后一章:“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不难发现,陶渊明早期是身怀出世之心,立志出人头地的。中期又选取了《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孤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感士不遇赋》:“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晚期则以《归鸟》:“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和已学《归园田居》等诗歌进行串联,在整合比较这些诗歌的同时补充交代魏晋

7、时期的社会背景,这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不是陶渊明堕落,而是社会环境造就了他的归隐,影响了他的人生规划。这种把同一个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归结在一起整合比较形成文学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9  因而,纵向整合比较能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文本的个性特色,培养他们把握文本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对问题进行细致思考的能力,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地理解文本与作者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主题整合法  打开语文课本,我们都知道每单元都有一个单元导读,这是对这单元所选课文主题的一个说明与解释,是以具有相同人文因素的情境、话题等作为一个主题的单元整合。这是编者为我们教学者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