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ID:3139451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_第1页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_第2页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_第3页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摘要: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当前小学数学推行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特征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14-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地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现

2、在社会更需要善于思考的人才,数学具备严谨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人们发现并获取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数学离不开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为学生传授知识,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思维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特征4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1~13岁之间,思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开始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二是思维品质取得发展,开始产生辩证思维,为教师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供可能性;三是思维品质出现差异性,具备形成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空间。然而受到教育、心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

3、思维刚开始分化,虽然出现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但还无法快速地进入良好的数学思维状态,良好思维习惯有待培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不系统,亟需教师采取若干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加以引导和培养。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强调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指的是学生为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获取新知识而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必不可少,自学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在上课前,教师为学生展示自学要求,促使学生在课前、课内对课本知识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不理解的地方要做上记号,可以问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4、通过自学,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一课中,教师首先可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自学课本内容,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什么叫梯形,它跟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有联系;观察一下周围哪些物体是梯形,简单总结梯形的特征。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看书、思考,个别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自学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推导,得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并发展了思维。  (二)沟通知识,形成学生良好思维状态4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对事物的认识

5、比较具体、直观,思维受到局限,无法通过运算思维去认识抽象的事物,此时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本来学习是人的本能和一种特殊的欲望,如果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这种本能和欲望就会被削弱。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重视与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等进行沟通,以便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换言之,教师应以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为铺垫,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知识、沟通知识,避免学生在思维上出现惰性,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状态。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当学生学习分数概念时,教师不能从抽象的符号直接入手,而应重视引导学生寻找分数的源头,让学生理解

6、到分数最初是物体的平均分。学生只有亲自经历了把某个物体平均分成几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用新的数表示的过程,才能把分数的抽象化表示出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清楚理解分数的概念。尽管很多学生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分数的概念,但通过沟通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上一个台阶,从而在探究训练过程中逐渐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状态。  (三)鼓励实践,培养学生数学形象思维  从教学实际来看,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了大多数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数学实践能力较弱,这对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动手操作是不

7、可或缺的,因为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能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对形象思维的形成有帮助,也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4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一把小刀、一块橡皮泥,并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用小刀在橡皮泥的一边切一刀,同时感受一下切过的地方。学生:我摸过了,是平的。教师:这是一个面,大家把这个面朝下,在旁边再切一刀,感受一下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学生:是一条线。教师:这就是棱,大家继续操作,得到三条棱,它们的交点就是顶点。如此一来,学生眼前出现一个完整的长方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共有几个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