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ID:31396560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_第1页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_第2页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_第3页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_第4页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摘要:《论语》是一本享誉世界的经典著作,记录了一些当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书中短短两万字便记载、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也记载了很多为师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如:热爱学生、学而不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学习孔子的为师之道,对于当代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结合孔子的为师之道,得出启示,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关键词:孔子;为师之道;当代教师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53-0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与教育家,在世界范

2、围内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首创了“私学”,创建了影响深远的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和教育的统治地位,自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就一直没有动摇。孔子的言行被子弟们记录在《论语》里。一部《论语》是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教科书,孔子的思想也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关于为师之道,《论语》中作了详细记录,孔子从教四十余载,经验丰富。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描述:“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同志对孔子的评价也特别高,曾在《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描述:“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

3、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7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成功的大教育家,他所提倡的为师之道,也是他能取得如此突出成绩的原因。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孔子的为师之道。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孔子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弟子颜渊去世时,他向天大呼:“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然后他对着天恸哭。当颜路请用孔子的车给颜回做棺木时,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可见孔子已经完全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子。  孔子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他对学生的付出是全身心的,他曾云:“二三子

4、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很尊重学生,他把学生放在跟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从不高高在上,对学生亲切平易近人。例如: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堰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堰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道出我们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即爱心、耐心、责任心。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看学生的优点,只有把“热爱学生”放在首位,才能激发学生的“亲师”情感;还要尊

5、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共处,把自己当做引路人而不是控制者,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学会倾听,采纳学生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要像孔子一样,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学而不厌,博学多识7  孔子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知学、好学、乐学。他曾讲“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以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在其言语中均可看出勤奋好学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学生

6、涉猎心与求知欲比较强,不知上进的教师,是无法承担“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认为不论人的天赋如何,只要有求学的目标并坚持为之奋斗,都会学有所成。“十室之邑,必有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除了知学、好学,还要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学”,才能够感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境界。孔子曾自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终生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就是“乐学”的最高体现。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不断读书学习,让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还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7、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只有自身具备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我们要加强知识修养,让自己博学多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三、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就是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管学生家世显赫还是家境贫穷,都要用相同的眼光对待。孔子曰:“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住也。’”(《论语?述而》),不管是对待出身贫苦的颜回,还是出身优越的子贡,孔子都一视同仁。7  孔子对学生的教诲是孜孜不倦的,这与他提倡的“仁政”思想是一致的,例

8、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此外,孔子讲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这种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精神,也是他流芳百世的重要原因。颜渊曾经赞美孔子的高深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