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上课权

尊重学生的上课权

ID:3140245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尊重学生的上课权_第1页
尊重学生的上课权_第2页
尊重学生的上课权_第3页
尊重学生的上课权_第4页
资源描述:

《尊重学生的上课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尊重学生的上课权有首歌唱道: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学生上学第一要紧事就是上课,但学校生活中常常有缺课现象,缺课的原因很多,有厌学逃课的,有因病、因事请假的,但也有因为学校行为、因为教师行为导致学生缺课的,值得我们问问。故事之一:2013年1月5日,南京某女士一夜失眠,她九岁的儿子在南京一所小学上三年级,因为上级领导来学校视察工作,体育老师嫌他体型太胖,跑得不快,样子又不好看,万一上级领导看到了影响学校形象,于是不让这个孩子上操场上体育课,让他自己到教室里自习,小孩子只好服从。班主任恰巧从教室走过,看见一个孩子单

2、独在教室,了解了情况之后,心想:万一领导从教室走过,发现这个现象,肯定影响更不好。于是便让他到办公室站了一节课。故事之二:中班的幼儿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户外活动,隔壁班的老师过来挑选几个小朋友参加公开课。老师就对小朋友们说:“谁想去上公开课啊?”有25个小朋友举起了手,可公开课只要从这个班挑选15个,老师就对小朋友们说:“摸到头的小朋友可以去参加公开课。”这样,这个班级里就有10个小朋友失去了参加公开课的资格和机会。而且,教师不是随机抽取幼儿,被摸到头的幼儿大多是教师认为乖巧、聪明、会配合老师的。4两个故事共同点就是老师不让学生上课,理由不同

3、,但问题是一致的,教师临时剥夺学生上课权。故事之一,体育老师、班主任都是出于对学校形象负责任的心态,不让孩子上体育课,不让孩子在班级自习,但他们唯独没有想到孩子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体育老师凭什么不让这个孩子上体育课?这个孩子不就是胖一点吗?不就是跑得慢一点吗?怎么能因此就剥夺了这个孩子上课的权利?班主任看到孩子一个人在教室里自习,第一反应不是让孩子归队,不是恢复孩子的上课权,而是怕影响学校形象,继续剥夺孩子的上课权,甚至是剥夺孩子在教室里自习的权利。两位老师好像都是出于所谓的公心,从维护学校形象出发,但唯独没有想到孩子的权益,没有想到

4、这个孩子这节课的心理感受,没有想到因此将给这个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伤害,被老师排斥极易导致学生自卑。故事之二,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一些公开课常常有特定的人数限制,教师于是就要挑选学生,标准完全自己掌握。一般教师总喜欢挑选聪明机灵、上课发言积极、愿意无条件配合教师上课的学生,说到底其实就是老师喜欢谁就选谁。尤其是低幼年段被选上的学生当然比较开心,没有被选上的当然伤心,常常就导致孩子们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有一种被老师遗弃的感觉。对于这种心理,我们有的老师是不知道的,或者虽然知道,但不当回事。也就是说在老师的心理天平上,公开课是表现自我的关键场合

5、,只要能让自己上好公开课,其他的就不管不顾了,这样的价值取向是有问题的,说到底就是自己第一,学生其次,为了自己,不顾学生利益,甚至损害学生利益。作为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能嘴里说的是一套“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4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动听的口号,但做的却是另外一套,尤其是当自己利益与学生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就把学生利益摆在一边,而把自己利益作为唯一选项。教师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如果师生之间利益冲突,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利益第一;如果学生和学生之间利益冲突,教师必须保持平衡,在学生面前保持平衡,不应该有偏爱谁

6、的心理偏向,人人平等,否则一不小心就伤了孩子。总之,所有的课都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公开课也不例外,但是很多老师常常就会忘了这个初衷,自以为是地认为公开课是为教师服务的,是为专家服务的,于是一切为了听课教师,为了专家,为了课本身,把学生弃之一边了。这样的公开课缺乏了教育教学的基本伦理规范。4其实还有第三种现象,一些部门开展大型活动,常常把学生作为背景,作为道具使用。比如,一个大型的体育运动会,常常会把学生抓去当背景,一次次地训练翻转背景板,耽误了许多孩子上课。又如,一些大型的会议,人数不够,为了增加上座率,让上级领导满意,把学生拉去充数,耽误学

7、生上课。再如一些外事接待,把学生抓去充当欢迎人群,耽误学生的学习。更可恶的是为了达成最佳效果,活动或会议主办方让学生彩排,一次不够,还要多次彩排。这种把学生当工具、不惜牺牲学生的基本权益的陋习,我以为应该改一改了,因为它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伤害了学生。运动会是否一定要有数量庞大的学生队伍去承担背景任务?观众即背景,谁愿意去欣赏运动比赛,谁就自然成为背景。成人开会,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充数装门面?如果是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会议,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那这样的会学生可以参加,否则就不必参加。为什么接待外宾就一定要有欢迎的人群、欢迎的队伍?外事活动相关人

8、到场即可,如果与学生有关联,那选择学生参加对话交流,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与学生毫无关系,为什么要调动学生、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以学为主,学生上课是学生的基本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