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ID:31421284

大小:96.6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09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_第1页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_第2页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_第3页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_第4页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一)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己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热,有助于吸吮活动,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冇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円呈水平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也是婴幼儿时期易呕吐的原因。胃容量出生时30〜60ml,随年龄增大,1〜3月90〜150ml,1岁时达250〜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而长

2、,粘膜下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売。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便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索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影响具正常牛理功能。二、生理特点新牛儿唾液分泌少,随发育而增加。但小婆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卜•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胃排空时随食物种类而异,一般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婴儿肠粘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低于**枠,但因奶中乳糖食量低,仍可正常分解、吸收。幼婴尤其是未成熟儿肠舉薄、粘膜血管丰富,

3、肠粘膜屏障作用较差,肠腔内微生物、过敏原及不完全分解产物可经肠粘膜述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病。幼婴因胰腺胭活性低、胆汁分泌少,对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都不完善。新牛儿出牛后几小时,肠道开始出现细菌。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人肠杆菌为主。肠道细菌对体内介成维生素和其他B族维生素起重要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致病。第二节小儿腹泻病足义:小儿腹泻病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

4、小儿营养不良、牛长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z—。1.小儿腹泻病是指A病毒性肠炎B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C细菌性痢疾D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的综合征E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答案:D17小儿腹泻发病率高的年龄组是(2004)A〈3个月B3〜5个月C6个刀〜2岁D3〜4岁E5〜6岁答案:C(2004)一.病因(一)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

5、能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门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③止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拈抗作川,新生儿生后尚未惣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川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肠道内感染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1.哪项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A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B消化道负担过重C肠道内感染D血中免疫球蛋门及胃肠道分泌型IgA低E冑内酸度低答案:02.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T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川。家畜乳屮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屮被破坏,而.11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

6、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二)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扌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伏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和杯状病毒等。诺沃克病S(NOrmlkviras)多侵犯儿童及****,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其他病毒如腺病毒、埃对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嵌杯病毒属(Calicivirus)等有时可引起腹泻,但不是主要病原。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1)致腹泻大肠肝菌:可引起各年龄组人群腹泻,尤其是婴幼儿。已知的菌株可分为5大组,具有不

7、同的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②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③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一vasiveEcoli,E1EC);④出血性太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⑤粘附•集聚性人肠杆菌(enteroadherent—aggregativeEcoli)。(2)空肠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111]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致病菌直接侵入空肠、冋肠和结肠粘膜,引起炎症性、侵袭性腹泻,某些菌株亦能产生肠

8、毒素。(3)耶尔森菌:除侵袭小肠、结肠琏细胞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