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

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

ID:31430841

大小:11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_第1页
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_第2页
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_第3页
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_第4页
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探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  摘要:体育教学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活动开放性等是独有的学科特性。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以降低或预防学生过高焦虑的发生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领域。高校体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有教学内容的渗透、教学目标的渗透和教学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前言  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进

2、步,使人们体力活动减少。生活压力的增大,对人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我国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由于受到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制约,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人为本”10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提出,标志着高校体育的教育目标正朝着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方向迈进,它致力于塑造学习者的理想人格,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人的困难和痛苦,发展人的独立自主意识等

3、,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开发利用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有机融合,在高校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性心理和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身体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良好的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自己和管理自己;认识和了解自身周围的环境,积极适应自身所处的环境;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危机和困难,增强解

4、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选择、决策能力;使学生摈弃不良习惯、改善个体行为、培育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能力,认清自身的潜力,积极调动个人内在的潜能,享受幸福的、健康的生活。  心理教育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通过培育学生成熟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向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心理教育也要求学生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从心理上同环境与他人相互适应。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5、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协作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10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解决人格问题,而学校体育主要是解决体质问题。两者都致力于解决人体的全面发展,是人体身上的两个侧面。现代社会对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人格方面和体质方面的高度综合与完美结合。现代体育强调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健康发展,人体身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桑新民的《教学

6、哲学的对话》一书中对现代体育问题有这样的阐述:现代教育迫切需要一些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积极因素,即强调身体训练,强化身心磨炼……只有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运动中不断体验成功带来的欢乐与失败带来的痛苦,才能养成坚忍不拔的信念和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从而承担起未来社会的重任。因此,人体在体质和人格方面的发展都是各种心理因素积极作用的结果。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体育相互渗透和融合,对贯彻和达到心理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发展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特征及其关系  1.心理健康在高校

7、体育教学中的特征  1.1直接体验性。其他学科课程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听觉和视觉,学生无法直接地去体验。但体育课就不一样,身体练习中的乐与累,苦与甜,成功与失败,学生是可以直接体验到的,这种变化多端的直接体验都是实现学生心理发展的温床,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不可替代的。  1.2表现性。体育课,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高校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10  2.体育教学与心理

8、健康的关系  2.1体育教学可以调节和调控学生的情绪。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较好的教学内容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2.2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