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ID:31431328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_第1页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_第2页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_第3页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_第4页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摘要:针对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存在数据收集不及时、信息覆盖面不足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并构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形成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平台,重点描述其中感知终端硬件及单片机驱动程序设计。该系统利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对传感器采集的降雨量、地下水位和山体移位等信息进行处理,并控制GPS定位模块获取监测点位置信息,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经GPRS模块封装成TCP/IP数据包,通过GPRS骨干网接入Internet网传送至监控中心。实验测试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稳定性和通信实时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物联网信号调理模块GPRS模块GPS模块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11-0710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地质灾害每年造成人员伤亡数以千计,经济损失逾百亿元,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2]。为了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开展汛期巡查、排查灾害隐患点等措施[3]。但目前这些措施大多还主要靠人工方式,且监测技术也相对落后,存在数据采集和传输不及时、信息覆盖面不足、自动

3、化程度低等缺陷[4],必须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近些年,物联网的概念逐渐兴起,并在很多领域内掀起探索和应用的热潮,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对有效预警地质灾害、极大程度地降低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1系统总体架构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连接到互联网,在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功能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网络[5]。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建议,目前国际普遍将物联网的体系架构自底向上

4、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输入网关前的传感器网络;网络层主要负责网络接入、网络传输以及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应用层解决信息处理与人机界面的问题[6]。依此三层架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系统总体架构,主要由现场感知终端、通信网络以及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10  其中,现场感知终端通过雨量计、水位计、孔隙水压力计、伸缩计、倾斜计等采集降雨量、地下水位和山体移位等信息,并由GPS定位模块获取监测点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显示在液晶屏上,最后将信息打包交给GPRS模块发送给远程监控中心;考虑到GPRS

5、通信方式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录、高速传输和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特点[7],系统在网络层的通信网络主要以Internet网络与GPRS网络互联的方式为主,并辅以SMS短信息方式,根据通信网络的质量情况,在两种通信方式间自由切换,保证数据可靠传输;远程监控中心一方面接收处理现场监测点传回来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向现场终端发送数据指令,如更改数据包传输频率、监控中心手机号、传感器预警值和开启报警器等,当服务器IP地址需改动时可通过手机经GSM网络以短信方式更改并建立新的网络连接,同时遇到网络连接错误时远程终端会向监控中心手机发送短信息来提醒工

6、作人员。  2感知终端硬件设计  系统感知终端即现场监测终端的研究与设计是该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设计和传感器的选取,这里主要介绍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整个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对所选芯片进行分析后给出合适的电路设计,使得装置能够稳定可靠运行。数据采集传输装置包括分布式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微控制器(MCU)、GPS模块、GPRS模块、显示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等,如图2所示为该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结构图。  2.1信号调理模块  由于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多数都是输出4~20mA电流信号,必须转换为0~5V电压信号才能输入单片机,为此设计

7、了4~20mA转0~5V信号调理模块。模块选用了电流环接收器RCV420作为主芯片,RCV420是美国RURR-BROWN公司生产的精密电流环接收器芯片,用于将4~20mA输入信号转换为0~5V输出信号。它包含一个高级运算放大器、一个片内精密电阻网络和一个精密10V电压基准。其总转换精度为0.1%,共模抑制比CMR达86dB,共模输入范围达±40V。在全量程范围内输入阻抗仅有1.510V的压降,对于环路电流具有很强的变换能力[8]。较之由分立器件设计的印制板电路,RCV420具有更低的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和现场维护费用,非常适用于在集成电路与便携

8、设备中实现工业微弱环电流的信号转换。所选芯片需要双电源供电,而系统所用电源只有12V单电源,为此又选用了广州金升阳公司生产的工业级隔离电源模块A1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