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

ID:31434938

大小:1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_第1页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_第2页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_第3页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_第4页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  【摘要】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设计为双塔五跨斜拉桥,矩形沉井基础,底部为钢壳混凝土结构,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航道桥主墩钢沉井采用工厂分节段制造、接高拼装成整体,钢沉井出坞后采用拖轮拖带,并采取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保证钢沉井安全浮运至墩位处的施工方案。本文详细介绍了钢沉井的浮运稳性分析、拖轮配置方案及浮运作业等施工技术。  【关键词】主墩基础钢沉井浮运施工  1工程概况  沪通长江大桥是新建沪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位于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下游45km,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40km,全长

2、11km。其中主航道桥(26#墩~31#墩)采用双塔五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孔跨布置为(142+462+1092+462+142)m。主梁为三主桁结构,主塔为钻石型塔,塔高325m。六个桥墩均采用沉井基础。主航道桥桥式布置见图1。  主墩采用倒圆角的矩形沉井基础,28#墩沉井总高105m,钢沉井高50m;29#墩沉井总高115m,钢沉井高56m。主墩沉井基础结构见图2。  钢沉井平面尺寸为86.9m×58.7m,四周倒圆角半径为7.45m,沉井平面布置24个12.8m×512.8m井孔。钢沉井井壁采用双壁板隔仓结构,沉井外壁

3、板厚1.8m,内壁板厚1.3m,井壁间通过隔仓板将井壁分为35个独立隔仓。28#墩钢沉井竖向分八层,高50m,重约13500t。29#墩钢沉井竖向分九层,高56m,重约15000t。  经过对多个方案比选论证,结合桥址区气象水文条件特点,主航道桥主墩钢沉井采用在工厂干船坞内制造、拼装成整体,浮运出厂,拖轮拖带浮运至墩位的方案施工。  2钢沉井浮运可行性分析  2.1浮运稳性分析  稳性定义:指船舶在外力矩作用下偏离其初始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矩消失后能够自行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的能力。  (1)按船舶倾斜方向分类。可分为横稳

4、性和纵稳性。横稳性指船舶绕纵向轴(x轴)横倾时的稳性,纵稳性指船舶绕横向轴(y轴)纵倾时的稳性。由于纵稳性力矩远大于横稳性力矩,故实际营运中不可能因纵稳性不足而导致船舶倾覆。  (2)按倾角大小分类。可分为初稳性和大倾角稳性。初稳性(小倾角稳性)指船舶微倾时所具有的稳性,微倾在实际营运中将倾斜角扩大至10°~15°;大倾角稳性指当倾角大于10°~15°时的稳性。  (3)沉井浮运稳性计算。沉井浮运过程中(沉入河床前)须验算横向稳定性。沉井浮体稳定倾角φ按下式计算[1]。  沉井稳性计算以主航道桥29#墩钢沉井为例,沉井浮运

5、稳性计算结果见表1。  沉井在浮运时稳定性满足要求。  2.2拖带阻力计算[2]5  (1)阻力分类。浮体运动时,其总阻力Rt可以分为摩擦阻力Rf、黏压阻力Rpv和兴波阻力Rw,其表达式可以写为:  由于常规船舶黏压阻力一般所占比重不大,且实际上亦难以同兴波阻力分开,故通常把黏压阻力与兴波阻力合并在一起称为剩余阻力Rr。这样船体总阻力又可分为摩擦阻力Rf和剩余阻力Rr两部分。  (2)沉井拖航阻力计算。根据《海上拖航指南》附件2,沉井正常气象条件下(风力3~4级)的拖航水阻力公式列表计算:  考虑了被拖物的方形系数δ,浸水

6、部分的船中横剖面积A2和拖航速度V。对《海上拖航指南》剩余阻力计算的形状修正,剩余阻力按下式计算:  按《海上拖航指南》在对水速度3.0m/s,拖航总阻力为2699.97  KkN,按经首尾形状修正后的《海上拖航指南》方法计算结果为3117.82KN。  3拖轮配置方案  拖航阻力计算是近似的估算,拖航受气象、潮流、被拖物的吃水差、是否产生偏荡等因素影响。实际拖轮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考虑拖轮的船龄、功率发挥状况、拖缆的强度及实际主机功率等。  沉井拖带浮运作业配置8艘Z型(全回转)大马力拖轮,主拖合计34000Hp,备拖400

7、0Hp,总计38000Hp。沉井浮运前进方向左右舷各配置两艘帮拖轮(6000Hp、4000Hp),沉井后方配置3艘顶推拖轮(1×6000Hp+2×4000Hp),1艘4000Hp拖轮作为备拖。拖轮配置见图3。  4钢沉井浮运施工  4.1拖航路线5  钢沉井在桥址上游约5.6海里的江苏如皋境内某船厂制造,在该船厂4#干船坞内拼装成整体。拖轮拖带钢沉井从该船厂4#干船坞出发,沿着长江航道向下游移动,拖航路线为:出4#船坞→穿越福姜沙水道→进入浏海沙水道→沿长江38#、37#、36-1#、36#、35#红浮顺江下行→预计到达2

8、9#墩位处→向右转向到达墩位。  拖航路线见图4。  4.2航道信息  (1)福姜沙北水道概况。福姜沙北水道水域范围为长江FB#15浮到长江FB#1浮之间,FB#1至FB#7浮航道弯曲狭窄、水流湍急,FB#7浮至FB#15浮航道相对顺直,本航道航行区域为FB#1-FB#6浮。  (2)浏海沙水道概况。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