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ID:3144087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_第1页
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_第2页
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_第3页
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_第4页
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张扬个性,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03-01  "现在这些孩子是怎么啦?这样优美的诗歌、散文,这样有趣味的小说、戏剧怎么就是不能吸引他们?他们为什么就是对那些毫无价值的卡通画、言情武侠等通俗作品感兴趣,而对推荐给他们的东西以及教材中那些典范文章如此厌烦,觉得味同嚼蜡呢?"不少语文教师这样感叹。  究其原因可以看到,课堂上老师们还习惯于把一篇篇文章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进行非常"科学"细致的"拆解"、深入的"鉴赏"、精心的"把玩"、反复的"历练",醉心

2、于枝节末叶的零碎知识,讲解不厌其多,不厌其深,甚至牵强附会,而很少舍得拿出时间指导学生走近文本,体悟整体美感,品味文章语言。作为语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极大张扬他们的阅读个性。  1.回归文本,让学生体验读书之乐5  吴伯箫曾经不无感慨说:"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阅读原文上。"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并不是像我们理想中的那样能够自然地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亲和力。要让学生切实地走向文本,关键是要让他们发现阅读的妙处,产生阅读的浓厚兴趣。林语堂说得很好:"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论学

3、问与知趣》)他又说:"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的本意。"(《读书的艺术》)  读书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也应该培养。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在主动走向文本之前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期待,使他们的内心一开始就呈现饥渴的状态。(1)作为文学作品,它所附带负载的文化信息是很丰厚的,它们完全可以用来作为设疑激趣的资料。例如作者创作的特殊经历,他们自身的追求与梦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有价值的逸事,文本故事的本事来源……甚至于对文本的一些评价鉴赏都可以事先交给学生。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第六册《红楼

4、梦》专题时,告诉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命运可以从他们的名字窥知一斑,学生明白了原来"元、迎、探、惜"对应着"原应叹息""贾政"对应着"假正经"……5听到这些有趣的东西,学生的胃口又怎么不会被大大地吊起呢?(2)对于没有欣赏音乐的耳朵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他们那双耳朵;对于没有欣赏绘画的眼睛的学生,教师也应该为他们创造那双眼睛。教给方法是必要的。学生不是不知道如何走向文本、感受形象的美吗?那么,你让学生去体会,同样是写荷花,为什么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白色的,而孙犁笔下的荷花却是粉红色的呢?难道不同的地方荷花都是完全的纯然一色?为什么朱自清的荷花是"袅娜"的"羞涩"的,而孙犁的荷花却"

5、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你再让学生去感觉,同样是写声音,为什么"无边落木"的飘下只能用"萧萧"来形容,而"不尽长江"的流淌却要用"滚滚"来摹拟?你试着让学生去诵读《记念刘和珍君》中的那个著名的长句子:"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得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问他们看有没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问他们鲁迅为什么要用这么长一个句子?……如果长期这样坚持,学生怎么会不认识到形象的语言它是有声音、色彩、线条、气味、形状

6、的呢?怎么能不感到形象背后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呢?懂得了这些东西,当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的时候,他们就回体验到无穷的发现的乐趣。  2.创设情境,创现活力  2.1生本对话,潜心感悟。在对话教学中,文本不再只是一堆语言材料,而变成一种"活的形象",一个可以基于多元解读的开放平台。这就要求学生经历潜心读文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出发,融入亲历读文和深入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2.25生生对话,倾听

7、思辨。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产生了一定的见解后,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倾吐、表达的机会,对学生相互间的对话方式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激发学生创新。如教学《自然之道》,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联系上下文,谈对向导的看法,他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学生认为向导做得对,以此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学生说向导做得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学生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