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

ID:3144658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_第1页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_第2页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_第3页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_第4页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  摘要:《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本伦理学专著,其中的思想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此书的理解,梳理德性的本质与目的,得出一些可供我国德育工作借鉴的思想,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观;德育启示  一、德性的基本概念  亚里士多德主要研究人的德性,他将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正如《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所言:“理智德性主要是通过教导而发生和发展,所以需要时间和经验,道德德性通过习惯养成,因此它的名字“道德的”也是从“习惯”这个词演变而来。”1人的德性有几个特点,一是一种品质,二是拥有德性可以使一个

2、人好并且能出色的完成活动,三是这种德性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所以研究德性的目的不在于了解德性,而在于使人们成为实践德性的人,最终成为至善之人。  二、德性的本质与目的  (一)德性的本质---中(适度)  “中”这一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他的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他认为“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存在于相对于我们的适度之中。这种适度是由逻各斯规定的......所以从其本质或概念上来说德性是适度。”52亚里士多德提出德性的本质是适度,也就是所谓的中。而适度状态是不同的,一是相对于事物自身而言,二是相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相对于事物自身而言是不合理的,比如我们的饮食习惯,一个人一天

3、吃8磅食物,另一个人吃2磅,如果按事物自身的中间来说,那就定位吃5磅,但是5磅食物不适合于每一个人,所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适度是相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践都有适度状态,而且要想把握好适度状态,就要有正确的逻各斯,这就需要明智这一实践理性,明智的人的善于从总体上考虑对其有益的事情,这种考虑并不是凭空猜测,也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经过重重考验的理智德性,所以把握德性的本质就要牢牢把握适度,也就是中这一思想。  (二)德性的目的----幸福  正如《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所言:“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3所以善在这里是主导性的目的,

4、其它目的都是从属于这一目的,而什么是善,对于善的理解也有区别,亚里士多德将其理解为幸福,并且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而德性作为一种值得称赞与实践选择的品质,研究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合乎德性的活动,成为有德性的人,所以从最高尚的角度来看,并且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起点来看,亦或是从演绎与归纳而言,他把幸福当作德性的目的具有其合理性。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善,是可实践的善,而且这种善是最完善、最高尚的,我们之所以选择幸福是因为其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这种选择是从内心深处而引起的共鸣,这种完美的善是自足的,这种自足是建立在合乎德性的活动基础上,所以德性生成于实践活动中,也毁灭于实践活

5、动中。5  三、德性观的德育启示  (一)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东西方各种思想交相碰撞,随之而来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也会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中,而且青少年的价值观与行为都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非辨别能力较弱,易受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所以在新形势下更要抓好我国的德育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由于当今的年轻一代抗压、抗挫能力较弱,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是否能正确的应对突发情况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势必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苦乐观,只有对痛苦与快乐持们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他才能不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走向消极、走向颓废

6、,只有正确的认识苦乐才会抵挡住一些误以为快乐与痛苦的事情,才会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与痛苦是品质的一种象征,而德育工作也要培养青少年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有德之人,所以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苦乐观,也就是追求应该追求的快乐,不躲避应该承受的痛苦,敢于接受痛苦并且勇敢地面对痛苦。  (二)培养实践能力5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应试教育,虽然教育改革不断进行,但是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书本知识,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所以无法感受到社会实践的意义。年轻一代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

7、才会适应社会发展。同样地相对于德育工作来说,一味地宣讲一些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很容易给学生留下假、大、空的印象,所以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去吸收德育的精髓,那么良好的思想品德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就提到德性要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并且德性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实践品质,时刻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且社会也是锻炼青少年成长的好平台,所以德育工作要加强培养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带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实践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