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

ID:3145052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_第1页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_第2页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_第3页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_第4页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创设  摘要: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  关键词: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创设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减负增效势在必行,如何提高45分钟的效益是每一个老师的研究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投

2、入,积极的的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问题创设的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二、如何情景创设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入情境要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5  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3、)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的本质属性。  在讲“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时,设计如下的问题串:  计算并观察下列各组算式  8×8=6410×10=10013×13=169  7×9=639×11=9912×14=168  ②已知25×25=625那么24×26=-------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从上述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⑤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算式

4、的观察、比较中,通过合情推理,归纳,提出猜想,进而用数学符号表达――若a×a=m,则(a-1)(a-1)=m-1,然后,用多项式乘法,则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既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5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的掌握。  (三)情景教学的创设原则与意义

5、  (1)情景教学的创设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基本着眼点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情境教学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审视情境,创设情境。它力图将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真实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有意义、有目的学习,情境创设可以建立模仿真实活动的学习情境。在

6、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任务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实际感受无关,这种任务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自身并不起很重要的作用,很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学习。  3趣味性原则  创设的问题如果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  (2)情景教学的创设的意义  15从知识及来源上看。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

7、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文本)。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课堂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桥梁与引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在眼前,听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到耳旁

8、……假如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3从新课程理念上看。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