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

ID:31513820

大小:9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案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字词。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4.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和能力。5.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课前预习: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2.读顺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把握诗词大意。教学

2、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观刈麦》一、新课导入引课: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观刈麦》(板书),请同学们放声朗读。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期遭受贬谪,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常乐,“独善

3、其身”自居。三、写作背景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四、字词检测1.

4、请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yìhèdānxiǎngZhuóbǐngbìyàn刈荷箪饷灼秉敝晏刈:割倍:更加。覆:遮满。田家:指农民。荷:挑着。壶浆:用壶盛的汤水。丁壮:指青年人。灼:烧,晒烤。敝筐:破篮子。敝,破旧。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禄每月三十石。石,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2.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时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4.学生齐声诵读。五、课文分析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观刈麦》的内容。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各有各的侧重点在哪儿?生:两个场面场面一:烈日割麦。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

5、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这里,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场面二:抱子拾穗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师: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贫妇抱子挎篮拾麦

6、,揭示了赋税的繁重。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六、精读课文1.学生精读课文,分析讨论,给文章划分层次。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教师点拨补充)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

7、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这一层交代了人物、环境、心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这一层写拾穗,从肖像、语言,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2.这首诗采用了

8、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