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语文教学:让学生经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让学生经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习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人读同一个作品的感受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读同一个作品的感受也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经历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此结合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原型启发,唤醒独特体验 原型启发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唤起想象,通过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解决问题的
2、途径。我利用图画作为原型范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来给图画起名字,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独特体验。 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叫什么名字,家长为什么给自己起这个名字?”有学生说:“我叫蒋微,生下来的时候很轻,只有4斤6两,而且父母希望我一生笑微微的,所以取名叫蒋微。”有学生说:“我叫卢胜蓝,我的名字出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有没有给自己养的小宠物起过名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有学生说:“我养了一只小乌龟,因为喜欢看日本动画片《忍者神龟》,所以我给小乌龟起了个
3、名字叫忍者。”学生交流结束,我进行小结:“每一个名字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含义,起名字是一门艺术。”5 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这幅插图,让学生思考:看看图上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由于前面导入的铺垫,学生根据自己观察思考后的体验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快乐的一家”“乡村”“美丽的村庄”“闲居”“农家乐”“勤劳人家”等等。从学生起的名字来分析,有的学生的注意力着重于图上的景色,有的学生注意力着重于图上的人物,有的学生兼顾了景物和人物;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起名字,有的学
4、生根据自己的间接经验起名字。不管名字的优劣,这些都是学生的“童心”感悟,我从不同程度上都予以了肯定,意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己独特的体验,学习中就应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二、自悟诗情,生成独特体验 自悟诗情是建立以随机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去鉴别自己理解的正误,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生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在学生读通课文以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生6人一组,按“U”字形分布就座):“刚才读诗的过程中有
5、没有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还不懂的地方。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把学生的质疑用电脑打在投影屏幕上,继续讨论:“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次交流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疑难之处结成合作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结成合作小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交际范围结成合作小组,只要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行。 理解了词的意思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读词,看看图:你感觉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有的学生认为是“5醉里吴音相媚好,
6、白发谁家翁媪”;有的学生认为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也有学生认为“大儿和中儿”最有情趣。通过交流,多数学生认为词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特别有情趣,于是我顺势引导: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和同桌讨论讨论,再分角色练习表演。表演时,学生有的说:“老头子,你看看我们的儿子多么勤劳呀,你看老二的手艺多好啊!今天他编的鸡笼一定会卖个好价钱。”有的说:“老伴啊,这辈子我们总算没有白活,你看我们这儿的环境多么优美,空气多么清新,再加上三个儿子又是这么听话、孝顺,我们过的简直是神仙的日子,我呀,
7、知足喽!”有的还这样讨论:“你看看我们的小儿子,多么可爱呀!他正趴在池边剥莲蓬吃呢。”“是呀,老大学了种田,老二学了手艺,你看让老三学点什么呢?”“我看还是让他读书吧,说不定他将来做了个一官半职,我们两人还可以到城里去享享清福呢!”虽然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用稚嫩的“成人”语言,加上并不协调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词中情趣的感悟,但或多或少这些都能体现出学生自己形成的可贵的独特感悟。 三、再现诗境,交流独特体验 再现诗境是给学生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丰富
8、的想象,把浓缩的文言诗词,改编为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来交流他们的独特体验。 我根据词中的6句话分别画了六幅画。在学生理解了词的意思、交流了词中最有情趣的词句以后,我让每一小组的组长给小组中的成员发一张画,并且告诉同学们:“5每一组同学手中的画可以合成一本情节完整的连环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手中画上的内容给这幅画配上文字说明(意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对词中情趣的感悟,用看图写话的形式来交流自己对词的独特感悟),看哪一组写得又快又好,老师会选择写得既快又好的小组上讲台交流。”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