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

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

ID:31594873

大小:37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5

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_第1页
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_第2页
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_第3页
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_第4页
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2005),中国会计学会重点项目(2003KJA011)的资助。吕长江、赵宇恒联系作者:吕长江,1965年生,男,山东日照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Lchangjiang@yahoo.com(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130012)摘要:如何对ST公司的重组行为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对于管理层和上市公司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9年-2001年被特别处理(ST)的78家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这类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重组对ST公司命运具有明显的影响,重组具有即时效应

2、,但同时其作用又是有限的,并未带来以后年度的业绩全面改善和提高;而且,市场对未摘帽公司的重组比摘帽类公司的重组反应更加强烈。关键词:ST公司、重组、破产一、引言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已经试行了18个年头,这18年间,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的细胞,已经成为了鲜活的有机体,自然应该同样经历生存和灭亡的过程。今年6月23日,新《破产法》修订草案正式提交人大审议,将适用范围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扩大到所有类型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亦即,如果上市公司符合破产条件,也要破产。而具有中国特色的ST制度产生的ST公司又是上市公司中的特殊群体,普遍被认为财务出现了困境,新《破产法

3、》的即将出台无疑使这类公司多了一条不归路。企业之所以发生破产,主要是因为债务出了问题,就1999年至2001年被特别处理的78家公司为例,在戴帽当年,它们的总负债占到了总资产的73%,其中3家资不抵债,有些公司的基本面已经苦不堪言。但是由于它们拥有珍贵的上市壳资源,因而不断受到市场的追捧,出现了公司市场反应与财务经营状况严重相违的情况。于是,2001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之后又进行了修订,使PT水仙这样的公司丧失了上市资格的光环。这些退市的公司虽然离开了资本市场,却仍旧作为法人存在于产品市场中,如果它们的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必然会对经济产生负

4、面影响。众所周知,能生能死是趋势,而求生不求死却是任何一个理性法人的必然选择,于是,ST公司不断成为重组、并购的对象,那么,这类公司是否真的值得投资?重组的结果带来了什么样的业绩变化?取消特别处理的公司是否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些都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回顾国内外有关财务困境企业重组与业绩变化关系的文献;第三部分,从七个方面对ST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考察重组的市场反应;第四部分,得出结论,提出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和以后的研究方向。二、文献回顾根据美国破产法,财务困境企业一般有两个选择:其一是破产清算(第7章

5、);其二是破产重组(第11章),困境企业的管理者在两者之间具有选择权。一般地,企业偏向于选择至少有6个月期限的破产重组,但是管理者提出的重组计划首先需要2/3的企业债权人表决通过,同时也需要企业股东和法院的表决。有时12企业为降低企业损失及相关的法律费用,缩短和简化申请程序,在申请破产前预先与债权人和股东谈判制定预包装破产重组计划(Repacks)。KarenHopperWruck(1991)讨论了财务困境的解决办法,证实了财务困境在产生成本的同时,也会产生收益;VaroujA.AIVAZIAN、JeffreyL.CALLEN(1983)认为破产过程不是简单的向债权人进行货币清偿

6、,而是一个多方的合作博弈策略,因此外部重组可能比内部重组成本更低。Joo-KooKang、AnilShivdasani(1997)比较了一组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的日本和美国公司的重组,发现日本公司与美国公司一样,缩小了公司规模,重组后业绩提高;JamesRoutledge、DavidGadenne(2000)研究了澳大利亚引入“自愿管理”作为清算的替代方式,建立了公司选择破产还是清算的预测模型,发现重组成功的公司利润更高,杠杆更强,短期清偿能力更好;SudiSudarsanam、JimLai(2001)考察了166家英国财务困境公司的四种脱困策略,即经营重组、资产重组、管理重组和财务

7、重组,结果发现脱困公司和非脱困公司采用了非常类似的策略组合,只是非脱困公司重组效率远远低于脱困公司;ClasBergstorm、StefanSundgren(2002)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两家瑞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重组的28家公司的重组类型、组织结构变化及其对业绩的影响,表明重组前后公司业绩基本相同。在国内,李秉祥(2003)总结了我国现有债务重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ST公司的战略重组应面向市场,实行全面重组;陈洪波、高燕军(2003)选取29家曾经被ST又被取消ST的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