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ID:31644311

大小:78.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6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1页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2页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3页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4页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的形式把神的意志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1、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2、全民族科学文化技术落后三、神示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1、对神宣誓2、水审3、火审4、四、对神明裁判的评价1、在一定情况下倉岂够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2、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3、有利于维护统£台阶级利益4.不仅表现为对违法犯罪的惩罚,而且表现为对人们的行为引导和规范育岂力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

2、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贝!J,法官必须据此4乍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二、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一封建社会专制度三、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刑讯逼供是基本的证明方法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有利防止法官主观擅断,维护法律统一实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4、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1、积极性,比神示证据制度有进步性2、消极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一一是一切证据的取舍弄口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已的良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关根据其形成的内确信

3、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1.资产阶级崇尚人的理性和良心,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观点,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的束缚2、资产阶级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只育皂达到形式上的真实不育旨达到实质上的真实3.资产阶级提出人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生平等有观念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三、自由心证下马制度的理论和立法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一1791年法杜波尔法案的通过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所采用2、自由,《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①是法官的理性和良心;②丿《证达到确信的程度③证据证明的“盖然4生”一即法官不可倉岂完全准确判定证据的证明力,因而不可育2完全准确地查明案事实,法

4、官对案件事实作出的决定,只具有一定的概然性。④自由证证据制度要受一些相关制度的制约:大陆法系:无罪推定、补强证据、传闻证据、有罪判决须明示理由和诉讼笔录O英美法系:相关性规则传闻证据规则任意性自白非法证据排除最佳证据证人特权交叉询问五、1、补强证据推定司法^认>知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积极意义相比封建社会法定证2、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消极作用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口隹心主义基础上的。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一)、奴隶制社会的证据制度1、周朝我国奴隶社会产生、发展-夏朝.商朝、2、我国奴隶社会证据制度的特征-民刑不分①法官认定案件,主要靠审判经验。如《周礼秋官.

5、小司寇》“五声听讼”。②神示证据制度消失较早。如周朝的宣誓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③在注重当事人的言词证据同时,重视其它证据的运用。如《周不C》:凡以贝才狱入讼者,正之(二)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1840h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实行纠问式诉讼。但不同于西方的法定证据制度。2、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特征①口供至上,定罪须取讶被告人的供词。“断罪必取输服供词”。②审讯可依法刑讯。如汉律对重罪不服的拷打制度,《唐律》的刑讯具体规定。③诬告反坐,伪证者罚。《秦律》《唐律》④疑罪唯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⑤注重勘验检查。南宋的《检验格目》:宋慈的《洗冤集录》⑥据众定罪。唐律对不得刑讯的人可依据三人以上的证

6、言定罪。⑦发展了五声听诉讼断狱审判方法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诉讼制度——吸收了西方国家先进证据制度一些內容。如无罪推定.自由心证、言词不达意证据.禁止刑讯逼供等。但实践中很难实施。2、但又实行法外取证和特别程序法。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特征——封建性.虚伪性.恐怖性。三、人民民主政权和新中国的证据制度1、新民主主义的证据制度(1931—1949年)建立了一些先进的证据制度①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②严禁刑讯,不轻信口供③认定案件事实必须证据确实.充分④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2、新中国初建时期的证据制度(1949一-1966年)继承发展了新民

7、主主义日寸期的证据制度——《宪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但到了1958年受到了干扰。3、十年文革时期的证据制度法律虚无主义。刑讯逼供盛行,证据制度遭到破坏,4、拔乱反正以来(1976年)我国证据制度的恢复、发展和走向完善。1979,1997年《刑事诉讼法》;1982,1991《民事诉讼法》;1989年《行政诉讼法》等。主要内容:面收集证据②实行无罪推定③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④证明标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