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ID:31674954

大小:55.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_第1页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_第2页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_第3页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_第4页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摘要:古毒蛾Drgyiaantiqua(Linnaeus),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两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幼虫期喷0.5%阿维菌素800倍;1%苦参碱800倍;3%高效氯氧菊酯1500倍,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词:古毒蛾;生物学;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2-78-1古毒蛾Drgyiaantiqua(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落叶松毒蛾、褐

2、纹毒蛾。在东北三省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杨、柳、榆、桦、柞、落叶松、果树等,也为害农作物大豆。幼虫初龄阶段群集啃食叶片呈网状。幼虫能吐丝悬垂,借风力传播。中、老龄幼虫分散为害大,发生时将树木叶片全部吃光。1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4〜18毫米,灰白色,肥大,体近似纺锤形,被灰黄色茸毛,丝状,翅退化,短缩,前翅仅呈短尖叶形。雄蛾体长8〜12毫米,翅展25〜32毫米,体灰褐色微带黄色。触角羽毛状。前翅暗红褐色,中室后缘近基部有一不甚清晰的褐色圆斑。内线深褐色、外弓。外线褐色,较宽,微带齿形。臀角处在C脉与A脉间有一半

3、月牙形白斑,缘毛粗,黄褐色,其上有黑褐色等距斑。后翅黄褐色,基部和后缘色深。卵:圆形,灰白色或黄褐色。直径约0.9毫米,卵粒中央有一淡黑色凹点,其周围有隆起的多角形刻纹,卵块单层平铺排列在茧外。幼虫:不同龄期其体长、体色和毛瘤等变化较大。简略描述如下:(1)1龄。体长2〜3毫米,灰白色,头黑褐色。第1〜8腹节背面各有4个黑褐色斑,在体背排成二纵列,中间一列斑近方形,较大,两侧近椭圆形,稍小。毛瘤不显,体背无刷状毛簇。(2)2龄。体长6〜8毫米,前胸两侧毛瘤突起,毛瘤红褐色并着生少量长毛,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

4、的翻缩腺突起,红色。第1〜4腹节背面中间毛瘤也隆起。(3)3龄。体长8〜12毫米,头黑色,有光泽,体灰褐色或黄褐色,背线黑色,后面2个黄白色。前胸两侧和第8腹节背面出现黑色长毛束。翻缩腺明显红色。(4)4龄。体长15〜20毫米,体色同3龄,前胸色稍淡。前胸两侧和第8腹节背面的黑色毛束显著较3龄长。体背刷状毛簇同3龄。后胸背面和第1〜8腹节两侧各有一红色毛瘤。第8腹节毛束基部两侧亦各有一红色毛瘤。(5)5龄和老熟幼虫。体长约30〜35毫米。体背刷状毛簇颜色相同,均为茶褐色或黄白色。腹部第5〜6节背面各有一倒“八

5、”字形黄褐色斑,体上刚毛更长。蛹:体长12〜16毫米。雌蛹较大。初期黄白色,渐变深,羽化前为深灰黑色,长纺锤形,体表有灰白色茸毛。蛹背隐约可见4丛毛刷,蛹外有灰黄色丝质疏松薄茧,其上混有幼虫体毛。2生物学特性古毒蛾在吉林省一年繁殖两代,以第二代(越冬代)卵越冬,越冬卵大约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孵化为幼虫。越冬代幼虫为害盛期约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发育不整齐,大多数7月中旬左右化蛹,化蛹盛期为7月12日〜7月18日,前蛹期1〜2天,蛹期多为6〜9天,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为7月下旬。雌成虫出现后当天或第二天即

6、交尾并产卵于雌蛹的茧上及其附近,第一代卵期约7〜10天。当年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幼虫经30天左右,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陆续化蛹。前蛹期亦为1〜2天,第二代蛹期一般为8〜12天,成虫多于9月上中旬羽化,羽化后即很快产卵,并以卵越冬。古毒蛾成虫多于夜间羽化,羽化后的雄成虫昼夜均活动。以寻找雌蛾交尾,但交尾产卵大部分在白天进行。成虫有趋光性。雌蛾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即爬上茧上交尾产卵,除交尾产卵外,因翅退化,基本上不活动也不取食,一般每雌一生产卵一块,有卵150〜300粒,卵粒均匀地单层平铺在茧上,少数产

7、卵于茧的附近,雄蛾寿命3〜5天,雌蛾2〜3天。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附近,经数小时至一天后开始取食并分散为害。幼虫共5龄,初龄幼虫多数在叶面取食上表皮和叶肉,残留下表皮而使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斑点状食痕,并吐丝悬垂借风力传播扩散。随着幼虫的生长,稍大后取食叶片成孔洞和缺刻。幼虫4龄以后,食量剧增,为害加剧,昼夜均取食,并多分散为害。严重时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通常以越冬代幼虫危害重。而当年第二代幼虫危害则较轻,幼虫有假死性,第二代幼虫8月下旬左右陆续老熟化蛹,化蛹前多爬行到完好的枝条上,吐丝作茧并化蛹其中,蛹期约8

8、〜12天,第二代成虫始见于9月上旬,9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并且雄蛾往往出现较早,待雌蛾羽化后很快产卵于茧上及其附近,卵块多留在林木和果树枝条上。3防治方法3.1生物防治古毒蛾卵期有赤眼蜂寄生,幼虫有一种寄生蜂和一种悬茧姬蜂寄生,幼虫期还有一种病毒病发生,髙龄幼虫感病率较高。对于天敌种类和利用途径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以期在生产上加以利用。3.2人工防治对于幼林在4月份卵孵化前,发动群众剪除卵块,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