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

ID:31683937

大小:57.0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_第1页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_第2页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_第3页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_第4页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当今教育呈多元化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诗歌包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更适宜实施情感教育。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实践以"先学后教,主体参与”为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开拓思维、培养自信、成就梦想。语文学科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积累了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一

2、、引导学生与文本形成共鸣,理解诗歌艺术形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它们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情感积累,折射着历史,形成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挖掘教材中极富感情的内容,披文人情,创造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生动、丰富、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言的理解和积累程度。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重视课文的朗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等,在朗读中

3、拉近学生和作者心灵的距离。七年级(上)《在山的那边》一诗抒写作者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与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笔者先让学生自学,理解并掌握诗中字词,接着让学生重点进行朗读、感受,根据“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等诗句,想象山的险峻和海的壮美,然后引导他们用"山不仅仅是山,还是……海不仅仅是海,还是……”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绝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能够

4、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准确地理解“山”与“海”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感悟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语言文字本身的意蕴,走入作者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产生共鸣。初中生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完全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认识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5、,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获得哲理美的享受。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优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包含具有深意的艺术形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陶醉其问,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理解艺术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二、引导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了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为此,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

6、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诗歌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作者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诗人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诗歌作品的感染熏陶。如教授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笔者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郭沫若的资料,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其在黑暗中不断探索追求的精神,然后结合诗句启发学生领悟“天上的街市”的美好。天上人的生活自由幸福,实际上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对幸福、光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诵

7、,学生就会因此受到感染而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之中,领会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三、引导学生与教师形成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情智结合的过程。”教师应该以自身快乐的、饱满的情绪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情绪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以朗读来实现师生的情感融洽。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当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

8、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诗歌的多种风格,决定了朗读的多种风格。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深入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心灵,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