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⑦《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⑦《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ID:31711936

大小:58.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⑦《朱子语类》三则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⑦《朱子语类》三则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⑦《朱子语类》三则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⑦《朱子语类》三则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⑦《朱子语类》三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木思想。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

2、,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书。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在其理学思想屮,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

3、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來,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三、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1、产生时代背景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

4、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Z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可以说,理学的整个发展都与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祖望曾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中从学术史的角度赞扬朱熹“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这就是,朱熹的学问极其广大,极其精微,是宋代以前百代学术思想的总结。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

5、度过的。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朱熹都有注释和研究。另外,在历史、文学甚至道教典籍方面,朱熹也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这些资料也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依据。2、发展概况(见“阅读指南”)四、具体研习第一则。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数(shu)过:儿次略晓:大略通晓厌:通“丿餐”,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愦愦(kul):昏乱不清酶2、分析课文(师设疑)(1)此卷

6、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熟读、精思、不贪多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屮的真趣。(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五、迁移拓展1、朱老夫子的读书方法对你学习有哪些启

7、示呢?(学生说)2、读下面两首诗,理解“天理人欲”的基本思想。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无题【今】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无肉令人瘦,无书令人愚。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亲。第二课时一、导入一天有人问朱熹:“平时做事时知道哪是天理哪是人欲,可是行动时却往往被人欲引了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样回答的。二、朗读第二则,多种方式并用(一生读,齐读,自己大声朗读)三、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芜秽(血hui):杂草丛生交战之机:交战的关

8、键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仁:实现仁德自家:自己大段:仔细以为:以……为四、朗读并思考理解文意(师设题生回答)1、大路、小路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大路:天理小路:人欲“无克己工夫”(外物无官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2、很明显这一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