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

ID:31734630

大小:57.3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_第1页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_第2页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_第3页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_第4页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探究进展摘要: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胎儿、新生儿溶血,是胎儿和早期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近30多年以来,对此类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临床中主要运用中西药物治疗。现综述如下。关键词:中药血型不合研究【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J1671-8801(2013)02-0047-021慢病的现状现阶段,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较过去已经有了显著的降低,然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较过去发生的显著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生活方式的多

2、元化、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5-7]o据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死亡率在前5位的慢病分别为脑血管疾病(201.38/10万)、恶性肿瘤(176.25/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8.62/10万)、损伤和中毒(95.44/10万)、心血管疾病(67.03/10万),其余的慢病所引起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如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疾病、神级系统疾病等。2慢病的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发病存在联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生活压力、性别、家族遗传、吸烟酗酒、高血压、口味、睡眠质量、肥胖等。年龄大、家族遗传等是所有慢病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而在其它方面存在差异性。如高血压的发

3、病主要与肥胖、家族遗传、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有紧密联系[8-10];冠心病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家族遗传、肥胖、睡眠质量差存在密切的关联;糖尿病的发病主要与肥胖、家族遗传、口味重、高血压有显著的联系;脑卒中的发病主要与性别(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家族遗传、高血压、生活压力大有明显的联系;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与生活环境(长时间接触化学、物理致癌因子)、家族遗传、生活压力大有较大的关联[11]。3慢病的干预对策慢病具有病程长、容易复发、预后效果差、存在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对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给社会、家庭、个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属于严重的公共问

4、题之一。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做好慢病的干预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慢病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2-14]o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宣传海报、广播、视频的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规律饮食、增加体育运动、减少烟酒的重要性,并且让广大居民了解糖尿病、高血压等最为常见的慢病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关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知识;定期举办慢性疾病的咨询、义诊活动,每年为居民进行免费的体检;通过举办“无烟活动”教育戒烟的重要性以及指导吸烟者进行有效的戒烟[16,17];同时政府干预对于慢性病的防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强化宏观管制,弥补市场机制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增加对卫生领域的资金投

5、入,确保全体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公平、公正,最终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18]。4总结语近些年,慢病的患病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严重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因此为做好慢病的防治工作,必须从发病的源头着手,找出慢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从而给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9,20]。临床研究发现与慢病的发病有着紧密联系的因素包括年龄、生活压力、性别、家族遗传、吸烟酗酒、高血压、口味、睡眠质量、肥胖等,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调整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如减轻生活压力、戒烟戒酒、规律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6、、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等来预防慢病的产生。参考文献[1]姜立民,施侣元•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7(7):341-343[2]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3):97-98[3]HongcaiSH,GuohuaD,JunhuaH,etai.Myocardialinfarctionsecondarypreventionstudy(MISPS)[J]・JournalofGeriatrieCardiology,2006,3(2):116[3]王亚东,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

7、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4]陈静,商洪才,张伯礼等•重大慢性疾病防治策略、途径与中医药整合调节优势[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5-16[5]朱荣,马颖,滕芬,等•政府干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984-985[6]方红,黄俊.新形式下城乡结合部慢性病管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9(22):66[7]徐光铮,张惠琴•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相关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