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几点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几点体会

ID:31756333

大小:57.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几点体会_第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几点体会_第2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几点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几点体会(眉山肿瘤医院四川眉山62001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牛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展开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痰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出院辅导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进而从根木上提升临床疗效。【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中

2、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152-02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发前期,呼吸道感染是发病的前兆,致使心功能出现异常情况。就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则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衰竭、心功能异常心脏病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极其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包含肺部循环阻力变大、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增肥或者增大。为了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中的护理情况,现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选取6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

3、种护理的差别,具体内容进行以下阐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资料共计68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患者,其中,势38例,女30例,年龄46〜73岁,平均58.9±1.3岁,病程1〜11年,平均5.2±0.5年,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条件下采取全面的干预护理,详细步骤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得知患病后,大都会呈现紧张、抑郁、焦虑

4、不安等情绪,口抵触治疗。面对类似情况,医护工作者要获取患者的信任,给予心理上的安慰,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真实想法、疾病基本情况,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用药护理,①利尿剂:用药前按吋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以防出现钾中毒情况;②血管扩张剂:用药吋监测其的心率,观察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分压的起伏情况;③抗生素药物: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避免发生真菌感染;④强心药: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心率不齐症状,应适当使用强心药⑴。(3)饮食护理,严格限制患者的钠盐摄取量,避免出现水钠潴留症,降低患者出现水肿的风险;使用利尿剂疗效不理想吋,应限制患者的水摄取量,以防水中毒;此外,还应保证患者饮食的

5、营养均衡性,鉴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胃黏膜长期呈现缺氧状态,极易出现厌食症状,故应食用粗纤维、易消化类食物,以利于患者吸收。(4)排痰护理,患者床头应配备痰杯,护士按吋监测、查看痰的基本特征(如颜色、粘稠度等),如有岀血情况记录下来;患者吐痰吋应保持坐立位,在深呼吸后憋气,以加人胸腔压力,接着使劲咳嗽,争取将痰液全部咳出来。(5)并发症的护理,在为肺性脑病患者展开护理时,首先要让其呈卧位,呼吸艰难者取半卧位,持续供给氧气,监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吋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护理呼吸衰竭者吋,应确保其呼吸通畅,观察呼吸节奏、频率、深浅的变化,若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前来处理[2];就应用呼吸兴奋剂的患者

6、而言,严格监测其临床表现,必要的时候可采取机械通气。(6)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应将禁忌事项告知患者,并要求其严格遵医嘱。患者家里最好自己准备氧气瓶,患者不舒服吋可自行吸氧;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制定相适宜的运动方案,以免运动过度产生疲劳;用药吋要谨遵医嘱,切忌乱服用药物;如若出现严重情况,在家无法解决的应及时送去医院接受治疗。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以P<0.05表zjO1.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3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口未出现严垂并发症,住院平

7、均时间为7.5±l・3天,对照组34例患者中,康复30例,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且有3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平均时间为12.3±1.5天,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住院吋间、并发症发生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表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2.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高发疾病,肺动脉血管或肺组织出现慢性病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大大增加了肺动脉的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