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

ID:31782831

大小:60.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1页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2页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3页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4页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邵晓东1王庆波1袁庆中1(通讯作者)崔云2(1辽宁省葫芦岛市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125000;2葫芦岛市解放军92493部队门诊部125001)【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107-02【摘要】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木组男12例,女8例,均为脑外伤病人,年龄2个月〜六十岁,平均30岁,其中<15岁例,15〜50岁5例,>50岁4例。总结了20例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特点。结果2例梗死发牛在额叶,1例发生在颛叶,3例发生在枕叶,均为较大面积梗死及脑软化灶,1

2、4例梗死发牛在基底节■内囊区。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脑梗死具有准确的诊断率,成为木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多层螺旋CT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是指颅脑损伤引起局部脑血流供应改变,组织缺血性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多见于青少年,特别是儿童,以基底节区及其附近部位多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笔者收集并分析了20例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木病的影像学认识及诊断准确率。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木院20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外伤患者进行跟踪动态检查。木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

3、个月〜六十岁,平均30岁,其中<15岁口例,15〜50岁5例,>50岁4例。全部病人经数次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脑内有低密度软化灶且符合如下外伤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非出血损伤区的独立梗死灶。(2)术后局部脑软化灶及皮质区小软化灶。(3)典型或不典型的按脑血管分支分布的、边界清楚地梗死灶。(4)排除明显的外源性栓塞因素,如气栓、脂栓或心源性栓子等。(5)放射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1.2临床表现头部外伤吋,12例神志清,3例出现持续性昏迷,5例有短暂的昏迷,持续时间为1〜3小吋。完全性瘫痪5例,不完全性瘫痪10例,伴有言语障碍12例,偏身感觉障碍8例,嗜睡6例。1.3检

4、查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以OML(眶耳线)为基线,层厚与层距为6mm,基底节区加扫5mm或2mm薄层,其中3例作增强扫描。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行横断位扫描。首次CT检查吋间为伤后1〜6天,随访复查时间为伤后2个月、半年及1年后。2结果2.1发生部位:20例患者中2例梗死发生在额叶,1例发生在额叶,3例发生在枕叶,均为较大面积梗死及脑软化灶(图1.2),14例梗死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图3.4)。累及的具体部位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图1)男,13岁。头部外伤后左侧肢体偏瘫2天。右侧颍叶大片状密度减低影。(图2)男,60岁。半

5、年前左颍部外伤致脑梗死(CT证实),现已成为低密度软化灶。(图3)男,22岁,玩滑板摔伤后右侧肢体偏瘫3天。右侧内囊膝部、后肢见2个小圆形低密度影。(图4)女,21岁。车撞伤后右侧肢体偏瘫1天,左侧外侧裂脑挫裂伤伴左基底节区腔梗。2.2病灶分布影像学检查:20例患者均在伤后7天或术后4天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分布如下:额叶2例,颖叶1例,枕叶3例。基底节■内囊区累及的具体部位是:豆状核内囊区1例,单纯豆状核区4例,尾状核头部6例,内囊区4例,内囊尾状核区3例,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均受累2例。2.3病灶形态6例脑挫伤所致梗死灶分别位于颍叶、顶叶和枕叶区,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病变影;

6、14例基底节■内囊区的梗死表现为小斑片状的类圆形、类长条形或类扇形的低密度影,早期病灶边缘清楚,而后逐渐模糊,最后病灶消失或成为软化灶。梗塞灶边缘模糊者7例,较清楚者13例;15例无明显脑水肿及占位效应,3例距侧脑室较近的较大病灶轻度压迫侧脑室及轻度脑水肿,但无中线移位,2例压迫侧脑室及脑水肿,中线移位。3讨论3.1外伤性脑梗死的特征3.1.1概念外伤性脑梗死是指头部外伤后伴发的或继发的脑梗死•从发生时间上分为两种类型:颅脑外伤后1周内出现的脑梗死,多与创伤机制和程度有关,称之为外伤后急性脑梗死。1周后由于伤情未能控制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脑梗死,称之为外伤后迟发性脑梗死;按病灶的梗死

7、范围大小分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和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3.1.2病因当各种暴力作用于头部时,颅骨与脑组织、脑组织各层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使各供血小动脉发生牵拉、移位等,往往造成血管内膜、血管分支处的损伤[1],加上脑部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加重了脑组织局部的缺血缺氧,易形成脑梗死⑵;另外,颈内动脉微栓子的脫落极易引起脑梗死;值得一提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管痉挛,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大大增加[3];颍叶沟冋疝压迫大脑后动脉常常致使颍、枕叶缺血缺氧,造成脑梗死;本组病例证实手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