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

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

ID:31795431

大小:1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难点48 正确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高考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于“分析概括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阅读,学会筛选。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然后将选项列出的“观点和态度”与“文中的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如果题干要求选正确的选项,则选两者吻合的;如果要求选错误的,则选两者不相符合的。2.整体感悟,学会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人物、事件、描写、议论、抒情来表现出来的,因此在阅读时,要从人物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事理的说明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相互比较,

2、从而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3.圈圈点点,学会推断。考生要学会边阅读材料边分析揣摩边圈点文中能体现作者对人物、事件观点态度的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夹杂在叙述之中,或隐含在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之中,或隐含在议论性文段中,其中以评论性文段居多,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4.处处留心,避开陷阱。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标准是准确性、全面性和完整性,因此,考生要仔细推敲选项,逐一排查,看其中是否存在以偏概全、绝对化或故意夸大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等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洵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

3、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①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则已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

4、?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

5、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原文有删改)【注】①执事:指欧阳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与范公、富公、余公、蔡公都被贬谪到各地的时候,作者的道德学问还未修成;当他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后,就经常怀抱忧愁仰天叹息。B.作者认为,以前众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举才被朝廷任用,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学问有所成,等待任用。C.作者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五岁才知道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

6、。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烧光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整天阅读《论语》《孟子》以及韩愈等圣贤的文章,久而久之书读得越来越精,胸中豁然明朗。【答案】C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考生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的原则:一是概括要完整、全面,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要准确、恰如其分,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秋季

7、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拜为钜鹿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