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ID:31796561

大小:55.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1页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2页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3页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81-02为在应用题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提几点意见,愿与同行研讨。一、巧设疑难,启迪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巧设疑难并非教师提问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这种引导常常可以观察演示时提出问题,也可以创造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情景,从而挑出矛盾,引起求知欲。例如:教学“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后,教师通过演示:先出示几根小棒

2、,每2根放在一起,放了6堆,演示完毕即问:解答这道题要怎么想呢?激发学生联系教师的演示深入思考。这样教学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把学生的思维引上了正确轨道。二、巧用“假设”拓宽思维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有一题目:两辆货车运一批货物,甲车运的比总数的35%多175吨,乙车运的比总数的40%少105吨,还剩1130吨没有运,这批货物有多少吨?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解,设甲车运的就是总数的35%,乙车运的就是总数的40%,问题就简单了。因此可以得出:这批货物的吨数就是:(1130+175-105)❷#^35%-40%)=4800(吨)。这样,巧用“假设”的

3、方法,把问题巧妙地解决了,这对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颇有益处的。三、师生共议,促进思维师生共议是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共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能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解决的,教师尽量放手。一般难点由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解决,个别难点教师做必要的讲解,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例如: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教师应作如下点拨:先讲清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接着让学生在图上指出表示相差的部分,讨论较大数与较小数之间的关系。如白兔黑兔共11只,其中白兔6只,求黑兔多少只?说出11只兔可以

4、分成哪两部分,共议算式“11-6=5(只)”的意义。这样的讲、议解决了知识的难点。四、巧用方法,培养思维通过寻求解题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及速度。例如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与黑兔的只数对应。由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知黑兔的只数二白兔的只数❷V验象概括出:分粒康丿弧❷”的量❷对应分率令儆沙顺U墓叵档贸鮮旱丿弧?”的量二分量❷单位。俊领牧俊Qg莆樟私徹夥椒d❷越饯觎质❷t镒饯筒桓械嚼❷蜒恕❷五、注重说题,完善思维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表达,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应用题教学中的说题可以多

5、角度地训练。首先说题意,即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25筐,比桔子多5筐。苹果和桔子共运来多少筐?可以复述成:苹果有25筐,桔子比苹果少5筐,两种水果共几筐?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其次说思路,即训练学生审题习惯。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促使思维方法得到巩固。例如:小明有12张邮票,小芳比小明多?小英比小芳少,小英有几张邮票?可引导学生从问题看,说需知的条件,也可引导学生从条件看,说可知的问题,分别说解题思路。说思路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

6、概括能力,且能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互相启迪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再次说算式,即训练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列式的依据,可讲算式中具体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还可说某一个算式所隐含的计算道理。例如:两辆货车运一批货物,甲车运了1200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3倍,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呢?学生列式:1200❷亢❷600+1200要求学生说出:第一步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1200”用了两次等等。说算式的过程就是反映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查学生对应用题的解法是否其所以然。第四说错题,即根据错误的算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改变应用题某一条件或问题,使此式成立。例如

7、:学校计划购买350册图书,已购了,还应购多少册?错列“350❷”❷瞇岗鉀垢檬匠闪❷悖吭趺锤模?这种错题分析,能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完善学生的思维。总之,应用题教学中训练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责任编辑刘凌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