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

ID:31802425

大小:60.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_第1页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_第2页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_第3页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_第4页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探究王增谭兵兵(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牛殖中心贵州遵义563000)【摘要】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好发于经产妇的疾病,主要是表现为子宫内膜细胞向子宫肌壁层良性浸润,影响患者正常的牛理周期和牛育能力。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阐释清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木文通过整理分析以往的文献,总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旨在为改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病因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

2、2(2013)20-0016-02子宫腺肌病(uterineadenomyosis,UAM)是由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并向子宫肌壁层良性浸润的一种疾病[1]。其主要发牛于30〜50岁的经产妇,患者临床表象为月经周期不正常,月经量较多,严重痛经等,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牛育能力[2]。而随着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3]。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具有多种病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清楚,所以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4-5]o所以木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将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3、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1、血管牛成因素有研究显示血管牛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牛成是子宫肌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必要条件[6]。而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主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细胞黏附分了(celladhesionmo-lecles,CAMs)的作用有关[7-8]o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其主要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进

4、行血管重塑,并增加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增强了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迁移作用,在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黏附、迁移及生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9]。血管生成素在子宫内的分布主要为血管生成素J和血管生成素・2,其中血管生成素J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从而维持血管稳定性,而血管生成素・2则对血管生成素J具有拮抗作用,有研究显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从而拮抗血管生成素J的作用,降低了子宫内膜血管稳定性,诱导血管生成[10-11]o同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腺体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提高,增强了子宫内膜

5、的血管生成能力[12]o而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使得内膜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内膜细胞较为松散,降低了细胞信号传导能力,不仅使增加了细胞活动能力,还有助于异位内膜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从而增强了子宫内膜的侵袭能[13-14]o2、酶的作用酶对于机体各种生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其在机体内表达异常将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15]。研究显示与子宫腺肌病密切相关的酶主要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arom)以及端粒酶等[16]o

6、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中的明胶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较高,研究显示其可增强异位子宫内膜的侵袭性,从而使子宫内膜浸润于子宫肌壁层[17-18]o而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并不表达,但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可导致局部内膜组织合成雌激素的水平增加并提高了内膜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同时有研究显示端粒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较高,而端粒酶可以通过反复添加端粒DNA的重复序列,防止端粒丢失,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所以较高的端粒

7、酶表达水平提高了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能力,使其不断侵入子宫肌壁层[19-20]o3、凋亡作用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是肿瘤生长的重要机制。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异位内膜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而凋亡抑制蛋H可直接抑制凋亡通路下游的caspase-3和caspase-7,J1研究显示凋亡抑制蛋白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联,说明凋亡抑制蛋白在异位子宫内膜中持续地高水平表达,抑制了子宫内膜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促使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同I]寸具有抗凋亡作用的c-myc基因在子宫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和浸润中也起到了促

8、进作用。另外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虽为良性组织,但其向子宫肌壁层的浸润却呈现出恶性侵袭的现象,这可能与子宫异位内膜细胞中抑癌基因的缺失有关[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