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

ID:31857617

大小:14.94 MB

页数:449页

时间:2019-01-22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_第1页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_第2页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_第3页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_第4页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GeneralInformation]书名=李今庸作者=李琳整理页数=424SS号=10844038出版日期=2002年04月第1版封面页书名页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医家小传专病论治(一)伤寒[太阳病]1.太阳经证2.太阳腑证[阳明病]1.阳明经证2.阳明腑证[少阳病]1.少阳经病2.少阳太阳同病3.少阳阳明同病4.表邪内陷少阳[太阴病][少阴病]1.少阴寒化证2.少阴热化证[厥阴病]1.厥热胜复2.血虚肢厥3.热深厥深(二)口眼?斜(三)偏枯1.中风偏枯2.风湿偏枯(四)肢体麻木1.气虚麻木2.血虚麻木3.血瘀气滞麻木4.

2、风痰阻络麻木5.蛔虫麻木6.乌头中毒发麻(五)痹证1.风寒湿痹2.热痹(六)历节痛1.寒湿凝滞历节痛2.湿热郁结历节痛(七)疟疾1.寒疟2.温疟3.妊娠患疟4.久疟5.牡疟6.劳疟7.疟母(八)痢疾1.痢疾初起2.热痢3.冷痢4.虚极下痢5.阳虚久痢6.下痢脾陷7.久痢8.噤口痢(九)浮肿1.发汗消肿法2.利尿消肿法3.逐水消肿法4.泻肺消肿法5.散结消肿6.健脾消肿7.补肾消肿8.化痰消肿(十)风肿(十一)臌胀1.水臌初起2.气臌3.血臌4.虫臌(十二)黄疸1.湿热黄疸2.寒湿黄疸3.中毒性黄疸4.女劳疸5.酒黄疸(十三

3、)痰饮1.痰饮2.支饮3.悬饮4.溢饮(十四)咳嗽1.痰湿咳嗽2.肺热咳嗽3.肺燥咳嗽4.瘀血咳嗽(十五)喘证1.肺气失降喘息2.肾不纳气喘息3.心阳不振喘息4.阴虚阳脱喘息(十六)哮证1.风寒束肺,气郁化热哮喘2.外寒激动内饮,上逆犯肺哮喘3.痰浊阻遏肺窍,息道闭塞哮喘(十七)心悸1.心气虚2.心营虚3.心脾两虚4.血瘀心悸5.痰饮内停6.妇科手术后心悸(十八)失眠1.虚证失眠2.实证失眠(十九)善欠1.热病后阳气郁陷2.脏躁3.痰郁气滞(二十)消渴1.上消2.中消3.下消4.血热消渴5.肝火消渴6.蛔虫消渴(二十一)热

4、淋1.湿热淋证2.湿热伤阴淋证(二十二)血淋1.湿热壅结2.阴虚火动(二十三)石淋1.阳气不化,滓质结砂2.郁热伤阴,滓质结砂3.肾气亏虚,滓质结砂(二十四)癃闭1.热邪伤阴,气化失职2.肾水亏虚,气化失职3.相火偏亢,气化失职4.水气阻滞,气化失职(二十五)浊证1.尿浊2.精浊(二十六)遗精1.肾阴不足,相火内扰2.肾气虚弱,不能固精3.风邪内扰遗精4.精关不固滑精5.肝经湿热遗精(二十七)睾丸胀痛(二十八)大便秘结1.燥热便秘2.寒积便秘3.脾约便秘4.血虚燥结5.津枯肠燥6.肺津不布7.妊娠便秘8.肠道津液枯绝(二十

5、九)脱肛1.肺气壅滞脱肛2.中气下陷脱肛3.脾肾虚寒脱肛4.肾气亏虚脱肛5.中虚肠燥有风脱肛6.小儿脱肛(三十)狂证1.胆热内扰发狂2.痰浊内扰发狂3.痰火扰心发狂4.肝郁化火发狂5.阳明腑实发狂(三十一)癫证(三十二)痫证1.风痰阻窍2.热甚生风(三十三)眩晕1.肾虚眩晕2.血虚眩晕3.气虚眩晕4.痰饮眩晕(三十四)项强(三十五)肩臂痛1.痰浊阻滞2.风湿壅滞(三十六)胃痛1.气虚胃痛2.脾虚胃热胃痛3.脾胃虚寒胃痛4.脾胃虚热5.肝木乘脾胃痛6.气滞胃痛(三十七)腿痛1.寒凝疼痛2.瘀血疼痛(三十八)吐血1.热盛吐血2

6、.中气虚寒吐血3.寒热错杂吐血(三十九)便血1.湿热蕴结便血2.脾胃虚寒便血3.气血两虚便血4.心脾两虚便血5.瘀血内阻便血(四十)尿血1.肝肾阴虚2.瘀血尿血(四十一)紫斑1.心脾两虚2.冲任不固3.肺虚气燥4.阴虚血少5.瘀血阻滞6.风寒袭表(四十二)肺痈1.《千金》苇茎汤证2.桔梗汤证3.桔梗白散证4.民间蟾蜍方5.薏苡附子败酱散证(四十三)肠痈1.大黄牡丹皮汤2.清肠饮(四十四)月经过多1.血热月经过多2.气虚月经过多3.血瘀月经过多(四十五)月经过少与闭经1.气虚月经过少与闭经2.血虚月经量少或闭经3.肝郁气滞月

7、经过少或闭经4.血瘀月经量少或闭经5.寒凝月经量少或闭经6.痰湿月经量少或闭经(四十六)崩漏1.气虚崩漏2.气阴两虚崩漏3.血瘀崩漏(四十七)癥瘕1.气滞瘕聚2.痰湿癥瘕3.血瘀气滞(四十八)脏躁(四十九)小儿惊风1.急惊风2.慢惊风(五十)麻疹1.疹点出齐以前2.疹点出齐以后3.麻疹内陷4.麻疹鼻衄、齿衄5.麻疹咽喉疼痛6.麻疹牙疳7.麻疹下利8.麻疹后咳嗽(五十一)蛔虫病1.一般蛔虫证2.吐蛔3.脾虚夹蛔4.蛔虫消渴(五十二)痒疹(五十三)带状疱疹1.龙胆泻肝汤2.鱼腥草煎3.外用方(五十四)疔疮(五十五)咽喉疼痛1.

8、燥热咽喉疼痛2.火毒咽喉疼痛3.痰湿咽喉疼痛4.肺痨咽喉疼痛5.肾虚咽喉疼痛诊余漫话(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探讨(二)论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三)“中医”与“中药”的关系(四)中药“十八反”(五)谈谈《黄帝内经》中的“五味所入”(六)论《金匮要略》“水气病”的继承和发展(七)略论瘀血的成因和证治(八)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