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

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

ID:31921272

大小:779.0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27

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_第1页
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_第2页
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_第3页
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_第4页
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计算题(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习题主要计算公式: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或2、流体的速度、体积流量、质量流量及质量流速之间的关系:圆管:3、稳定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对任一截面:对不可压缩流体:4、柏努利方程:不可压缩、有外功加入的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或5、流体通过直管的摩擦阻力:6、摩擦因数(系数)层流():层流时直管摩擦阻力:湍流(),且在光滑管内流动时:23柏拉修斯(Blasius)式7、局部阻力计算(1)当量长度法(2)阻力系数法8、流体输送设备消耗的功率VV2V3V1BA9、并联管路22110010、分支管路11、毕托管(皮托管)12、

2、孔板流量计:2313、离心泵的安装高度(防止汽蚀)(1)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是指泵入口处P1可允许达到的最高真空度,其表达式为:HS—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m液柱;Pa—大气压,N/m2;—被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P1,,u111Hg0P0=Pa0如图,以贮槽液面为基准,列出槽面0—0与泵入口1—1截面间的柏努利方程式,则:(a)此式用于计算泵的安装高度Hg↑(2)汽蚀余量:静压头动压头将此式代入上面的(a)式中,有:习题:1、用离心泵将池中水送到高位槽,已知管路总长100m(包括当量长),其中压力表后为80m23,管路摩擦

3、系数0.025,管内径0.05m,当流量为10m3/h时泵效率为80%,求:(1)泵的轴功率;(2)压力表读数。(取r=1000kg/m3)解:(1)如图取1-1、2-2截面,以1-1截面为基准列柏努利方程:有效功率轴功率(2)以3-3截面为基准,在3-3、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2、欲用离心泵将20℃水以30m3/h的流量由水池打到敞口高位槽,两液面均保持不变,液面高差为18m,泵的吸入口在水池上方2m处,泵的吸入管路全部阻力为1m水柱,压出管路全部阻力为3m水柱,泵效率60%。23求:(1)泵的轴功率;(2)若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为5m

4、,用上述安装高度是否合适?(r=1000kg/m3;动压头可略)解:(1)如图,取1-1、2-2截面,以1-1截面为基准列柏努利方程:已知:泵的轴功率:(2)安装高度合适。3、如图所示,已知管内径d=50mm,在正常输水中管总长(包括当量长)为60m,摩擦系数为0.023,泵的性能曲线方程是。问:(1)流量为10m3/h时输送每立方米的水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是否可以胜任?(2)当调节阀门使流量减到8m3/h时,泵的轴功将如何变化?(不考虑泵效率改变)解:(1)如图,取1-1、2-2截面,以1-1截面为基准列柏努利方程式:23即每千克质量水

5、需要125.7J功,每m3水需要125.7×103J,或125.7kJ。此时需要压头为:泵在此时可提供的压头为:故泵可以胜任。(2)当时:即变化后轴功率是原来的0.86倍。或即变化后轴功率降低了14%。4、从水池用离心泵向高位槽送水,要求水的流量为18m3/h,已知进出泵的输水管为f60×3.5mm的钢管,高位槽水面距水池面高20m,全管线总阻力损失为25倍动压头。今有一台离心泵,其性能为(最高效率点0.65),问此泵能否用?解:管内流速:选截面1-1、2-2,以1-1截面为基准列柏努利方程式:23传热1、现测定一传热面积为2m2的列管式

6、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值。已知热水走管程,测得其流量为1500kg/h,进口温度为80℃,出口温度为50℃;冷水走壳程,测得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0℃,逆流流动。(取水的比热cp=4.18×103J/kg·K)解:换热器的传热量:Q=qmcp(T2-T1)=1500/3600×4.18×103×(80-50)=52.25kW传热温度差△tm:热流体80→50冷流体30←15△t1=50,△t2=3523传热温度差△tm可用算数平均值:℃℃2、一列管换热器,由φ25×2mm的126根不锈钢管组成。平均比热为4187J/kg·℃的某溶液

7、在管内作湍流流动,其流量为15000kg/h,并由20℃加热到80℃,温度为110℃的饱和水蒸汽在壳方冷凝。已知单管程时管壁对溶液的传热系数αi为520W/m2·℃,蒸汽对管壁的传热系数α0为1.16×104W/m2·℃,不锈钢管的导热系数λ=17W/m·℃,忽略垢层热阻和热损失。试求:(1)管程为单程时的列管长度(有效长度,下同)(2)管程为4程时的列管长度(总管数不变,仍为126根)(总传热系数:以管平均面积为基准,)解:(1)传热量:Q=qmcp(t2-t1)=15000/3600×4187×(80-20)≈1.05×106W总传热

8、系数:(以管平均面积为基准)解得:K=434.19W/m2·℃对数平均温差:1101102080△t190△t230℃传热面积:;列管长度:(2)管程为4程时,只是αi变大:强制湍流时:α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