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

ID:31923897

大小:1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7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_第1页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_第2页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_第3页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_第4页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www.scio.gov.cn

2、发布:2011-08-18

3、来源:人民网

4、作者: [关键词]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扩散研究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以下简称“网络流行语”)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语言创新,其流行过程也是网民使用增多的过程,语言学把“一段时期内某一地区一种语言使用的增多”称为语言扩散(languagespread),借用这一概念,我们也可以将网络流行语在某一时期使用的迅速增多称之为扩散。网络流行语在传播扩散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特征,本文就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渠道、扩散动因及扩

5、散对创新的影响做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扩散的渠道  (一)扩散渠道梳理  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DiffusionofInnovations)中提出,创新扩散的传播渠道基本上分为两种:大众媒体和人际关系网络。网络流行语由于是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扩散,因此其扩散渠道也可以理解为使用渠道。由于互联网兼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征,我们可以在罗杰斯关于扩散渠道的分类上再做细分,笔者归纳为:互联网渠道、传统大众媒体渠道、日常人际交往渠道。  互联网渠道可细分为:网络新闻、社区论坛、博客、微博客、SNS社交网站、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  传统大众

6、媒体渠道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等。  日常人际交往渠道主要有:日常谈话、手机短信等。  (二)扩散渠道的调查分析  通过前面的梳理,我们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渠道进行了一个大体的归类,同时也明晰了每一类渠道中的具体扩散细路。扩散渠道如此众多,那么哪些渠道是网络流行语主要的扩散渠道,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网络流行语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网民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7份。  其中,接受问卷调查的网民构成情况如下:......  通过图1、2、3可见,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网民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

7、0-29岁(占70.6%),其次是10-19岁(14.7%),再次是30-39岁(11.3%);职业构成上主要集中于学生,占56.9%,其次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占22%,此外,企业/公司员工或管理者也有一定比例,占15.3%。在性别构成上基本趋于平衡,女性占57.2%,男性占42.8%。通过这些数据,笔者认为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网民在年龄、职业上分布相对广泛,性别比例相对均衡,所得调查数据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参考性。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笔者设计了“网络流行语您最常在哪些地方见到或听到(可多选)”以及“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来使用网络流行语(可多选)”这

8、两个问题,经过数据统计,所得数据图分别如下: 对比图4、图5,笔者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第一,知晓渠道与扩散渠道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QQ/MSN、网络新闻、日常交谈、社区论坛是人们获知网络流行语的四个主要渠道,同样,这四个渠道也是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渠道。而微博客、博客、社交网站、传统媒体这四个所占比例较低的知晓渠道,在使用渠道中所占比例也较低。...  第二,互联网渠道是人们知晓和扩散网络流行语的最主要渠道。以上两图显示,QQ/MSN作为网络即时聊天工具,是人们获知和使用网络流行语比例最高的渠道。  第三,人际传播是网络流行语扩散的主要方式。在图

9、4中,四个主要知晓渠道代表了三种传播方式,依次是人际传播(QQ/MSN、日常交谈)、大众传播(网络新闻)、群体传播(社区论坛),从柱状图可见,四个主要知晓渠道在所占比例上差距不明显,说明三种传播方式都对人们获知网络流行语起到了作用。但在图5中,代表人际传播的QQ/MSN和日常交谈所占使用渠道的比例却明显高于网络新闻跟帖和社区论坛,通过QQ/MSN使用的比例高达70.6%,通过日常交谈而使用的比例也达到了63.9%,分别比另两种使用渠道高出了近30和20个百分点。可见,人际传播是网络流行语扩散的主要方式。二、网络流行语扩散的动因  (一)媒介间议程设置 

10、 通过观察“躲猫猫”、“欺实马”、“我爸是李刚”等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的扩散过程,我们发现该类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网内、网外交互前进,这主要是由于媒介间议程设置的作用。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这一理论针对的是传播媒介与公众之间的议题影响关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者们发现媒介间也存在议程设置。1989年,丹尼利恩和瑞斯对1985-1

11、986年间媒介上突出反映的毒品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并非社会上的毒品问题出现了恶化,这其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