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

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

ID:32025703

大小:1.5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1-30

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_第1页
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_第2页
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_第3页
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_第4页
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人格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瞪塑.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

2、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牲导师签名:出土皇..日期:旦£.[L:17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导言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具有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主体是民法领域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民事主体制度亦是民法典所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谨慎选择并思索我国民法典如何设定民事主体,应设定怎样的民事主体,及至构筑怎样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人格是民法上的人在民法上的主体资格或法律地位,因此,抛开民事人格去谈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也是万万不能的。民事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事人格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步走向完

3、善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对历史上民事人格的变迁的梳理,对民事人格历史变迁的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一定的启示。这是构筑民事主体制度的历史依据。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人格现状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现行法律所确立的人格现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面对我国现有的人格现状,我们如何对我国的民事人格进行完善?我们又应如何依循民事人格构建我国民法典的主体模式?鉴于笔者粗浅的理论水平,本文仅就该问题进行一些浅陋的探讨。另外,对于本文有一些需要说明的问题,对于历史上民事人格的变迁,笔者主要考察罗马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以之作为古代、近代、现代人格的依据。本文对

4、其他的民法典没有涉及,一是因为笔者理论水平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三部民法典堪称民法的经典著作,以之代表,足以说明问题。山东丈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人格的法律概念和历史演变1、人格的法律概念人格,最初是由古罗马人创造的,人格这一概念在法学上出现源自罗马法。罗马法中有三个关于人的概念:1、Homo指生物意义上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权利义务主体。2、Caput指权利义务主体,表示法律上的人格。3、Persona表示各种身份,如家长、官吏、监护人等。Caput的原意指头颅或书籍的~章,罗马早期,只有家长可在户籍登记册上占有一章,家属则名列其下,惟有家

5、长得以享有家族权,故Caput被借指权利义务主体,以与Homo加以区分。①罗马人用Caput来称谓一个法学上的抽象概念,意在只有具有头颅才能成其为人,同样,这个法律术语被称为人格。当时还未曾产生指主体具有权利义务资格的权利能力概念,所以Caput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庭权。“中国法律中人格概念,是清末修律直接从日本法引入的,在《大清民律草案》中,第二章第五节专设“人格保护"七个条文,正式在立法中使用人格的概念。"@人格在法律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它在法律上也拥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具体来讲,人格有几下几种含义:第一、人格的第一

6、种含义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的,它指权利取得的基本资格。从民法的意义来讲,人格指具有民事主体地位的个人和组织,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的,具有血肉之躯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而言的,是法律拟制的人格。人格在这个意义上讲与人、主体是一致的。19世纪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人格作为一种平等的法律地位受到普遍承认。有一点不容我们忽视,那就是这种意义上的人格仅为一种抽象意义上的平等人格,它暗含着现实的人格的不平等。第二、人格的第二种含义是从资格的角度理解,在此种意义上,人格指的是民事权利能力。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人格一般包括着权利能

7、力,并且构成抽象的从而是形成的法的概念。"@。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人格所必备的法律资格。①参见李锡鹤‘民法皋本理论若干问题》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ll页。②杨移新‘人格权法》中国法制{f{版社2005年版第17页.③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页2山东大学硕:}学位论文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方可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人格在这种含义上是民法上的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有人格者方能成为法律上的人,才能享有民事权利。民法上的人格是一律平等的,这就决定了自然人或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也是一律平等的。人格是法律赋

8、予客观存在的实体的,是从自然人、法人的共同本质中抽象出来的。第三,人格的第三种含义是从客体角度理解的,在此种意义上讲,人格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利益。人格利益主要包括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