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

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

ID:32026139

大小:24.62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1-30

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_第1页
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_第2页
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_第3页
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_第4页
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选题意义众所周知,现代城市大部分是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产物,对于现代城市的研究离不开对历史时期城市的考察。只有了解历史时期城市的发展脉络及其结构特征,才能为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和服务。因此,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城池建设,不仅对推动中国古代城市学术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城市的修复保护、旅游开发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也具有现实的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非常重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但是具体到城池的建设,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筑城顶峰时期明代城池建设的研究相对要薄弱一些。政治与军事功能显著的中国古代城池

2、,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宽广。它不仅是古代城市史、城市历史地理、古代建筑史、国防军事史研究的重点,还是科技史、经济史、社会史、城市规划史、城市经济学等诸多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在这些学科的研究中都会涉及到城池的问题,但是就研究成果而言,对于古代筑城历史的研究,无论是著作还是论文数量都相对较少。对于明代山西筑城史的研究就更少,只有对少数个案城市的研究,如大同①、平遥等圆,因此有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山西在京师西南,南京西北。东抵直隶真定府井陉县界,西抵陕西延安府吴堡黄河岸,广八百八十里;南抵河南陕州黄河岸,北抵大同边境沙

3、漠,表一千八百一十五里;东路经故关至京师一千一百八十里,北路经紫荆关至京师一千二百九十里,东南路经碗子城至南京四千四百三十里。”@从山西自身的形胜来看,左太行、右吕梁的山西高原,不可谓不完固,正如顾祖禹所言:①明代大同属于九边防御体系,故研究成果比较多。如清华大学李贞娥的硕士学位论文‘长城山西镇段沿线明代城堡建筑研究》(2005年);内蒙古大学杨国华的硕士学位论文《明代大同镇发防务研究》(2008年);山西大学尚珩的硕士学位论文《明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研究》(2010年)等。圆如李锦生:‘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城市规划》1992年第

4、2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超的硕士学位论文‘平遥古城保护规划中传统文化习俗延续与发展研究》等。@(明)胡谧:成化‘山西通志》卷二,民国二十二年景钞明成化十一年刻本。1明代山西筑城史初探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A4-?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矣。且夫越临晋、沂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棰而下也;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

5、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①对于整个中原王朝而言,山西一向处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正如曹操所论:“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②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大将军徐达攻克大都,元顺帝北走,元朝灭亡。但此时北元的实力仍然强大,“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铠丈尚赖而用也,驮马牛羊尚全而有也”③,对明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在修古长城,建立九边重镇的同时,修筑、加固地方政治、经济中心所在的每一座城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明代山西筑城的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明代山西

6、城池建设,第一,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城池建设的继承、发展和变化,认识山西在明代的地位;第二,明代山西城池建设深受明、蒙关系的影响,研究明代山西筑城运动,有助于深化认识明代的民族矛盾;第三,自明中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恶化,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战争,研究明代山西城池的修筑,也有利于加深对明代社会变化的认识;第四,城池建设集中的反映了一个朝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变化,研究明代山西城池建设,可以看出明代劳役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对明代山西筑城运动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第二节研究现状虽然对于明代山西城市的研究

7、较少,但是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综合论著成果较多。相关著作有何一民《中国城市史》(1994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中o(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九‘山西方舆纪要序》,中华书局,2005年,第1774页。。《三国志》卷十六‘杜畿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494页。@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故元遗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l页。2第一章引言国城市建设史》(1982年)、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1991年)、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1998年)、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学))(1998年)、贺业钜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8、》(1996年)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1986年)、董鉴泓的《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1989年)、李孝聪的《历史城市地理》(2007年)、曲英杰的《古代城市》(200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