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

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

ID:32174635

大小:10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1

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_第1页
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_第2页
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_第3页
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_第4页
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月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音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高2017届9月月考语文试卷参考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复兴,“复兴”何事?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不过,我们也

2、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么“传统”?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诵

3、读之声,凡有井水处,无不可闻。这本小册子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开卷,也可受益。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这即使在传统蒙学读物中,也是简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朱熹讨论师弟关系时曾提出所谓“彼此之辞”,即是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其中强势一方,还应尽首要的责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若以权势压人,“孝”字又从何谈起?其实,即使对小小孩童,“服从”也非唯一伦理。若我们承认,一个理想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独立、负责的精神

4、,肯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道德勇气,则《弟子规》一类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实在不无被滥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高兴与否,今日中国社会面貌早已与传统社会相距甚远。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才当得上“旧邦新命”8四个字;否则,不过是为社会平添一份混乱,带给我们更多痛苦和自卑。这样的“传统”,不“复兴”也罢。(节选自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1.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

5、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B.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这些传统文化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C.“善”具体表达虽然不免流动迁移,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D.不但不同社群对“善”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2.《弟子规》有被滥用的风险,揭示其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子规》是一部“小学生守则”,且是一部简陋之作。B.《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C.《弟子规》强调: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D.《弟子规》是一部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3.下列对“文化复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复兴,代表了中国人

6、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值得赞许。B.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C.复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D.文化复兴就是要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7、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