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型灌区农业节水问题的思考

对大型灌区农业节水问题的思考

ID:32202800

大小:57.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对大型灌区农业节水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对大型灌区农业节水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对大型灌区农业节水问题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大型灌区农业节水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大型灌区农业节水问题的思考郭宗信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水危机正随着干旱的频繁发生、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变得日益严重。1.大型灌区农业节水的制约因素大型灌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目前灌区节水农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认识问题。一是对节水农业认识上存有误区,认为节水农业就是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技术是灌区的专利,忽略了农业用水与生态植被建设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这种狭义的节水农业观不利于水资源的整体、高效、持续利用,不利于农业全面摆脱水危机。二是社会公众的水危机和节水意识淡薄,特别是水源条件好的灌区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

2、不高。三是用水户对水是商品认识不足,对调整水价不理解。第二,技术问题。现有的节水技术结构不尽合理,多适用于高产值的园艺作物,而适用于大田粮食作物大面积推广的节水技术严重短缺。一些因地制宜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待进行科学评估和系统总结。第三,体制问题。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适应。现行水管机构节水功能缺损,不适应市场经济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灌溉管理系统缺乏效率。二是投入有限,受地方和农户的投资能力的限制以及农户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型灌区普遍存在着工程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问题,现有工程特别不适应精细农业的灌溉需求。三是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不到位,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搞节水农业工程政府一厢情愿的多,

3、农户自觉行动的少。上述三方面中体制问题是主要因素。2.解决体制问题是实现节水的关键(1)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在农业节水过程中,政府、水管单位、用水户三者之间要围绕水资源利用建立一定的联系,构成了许许多多的权利、责任、利益关系的体系。协调、理顺灌区经济管理中的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平衡各利益群体的得失,充分调动职工管水的积极性和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应当以《水法》为基础,制定相关政策,例如农业用水的配置利用和节约保护政策以及效益补偿政策等。(2)完善行业管理职能。建立既能对水资源和水工程统一管理,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3实现水利工程系统的防洪、供水、灌溉的统筹安排,实行水资源管

4、理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根据骨干工程功能对灌区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准确界定灌区管理机构性质,实行租赁、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管理方式。(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继续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以节水为主体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是国家实施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1997年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对改善试点灌区的工程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投入的资金力度不够。第二,实施田间工程改造与工程配套。完善田间工程是实现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田间工

5、程(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设资金可由中央、地方和用水户多渠道筹集,按照中央和地方投资材料费或部分人工费、受益户投资或部分投资人工费的投资原则,在华北地区,国家(包括中央补助和省内配套)与用水户的投资比例可大致为8:2,其中用水户的投资可实行“以劳抵资”。(4)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以合理配置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为目标,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为核心,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单项作业、分散经营的管理模式,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基层水利企业制度;按照“社会办水利,水利为社会”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基层水利投资体

6、系;理顺水利价格体系;同时完善基层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用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配置,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在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下,政府投资兴建的支渠工程,通过一定手续,把资产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用水户协会,与斗渠以下的田间工程一起经营管理。用水户协会作为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与管理骨干工程的水管单位形成了水的买卖关系,二者是依附于灌溉工程的利益共同体。这是用水户、水管单位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较为理顺、权责较为明确的一种管理体制。(5)建立效益补偿机制。加快落实水利部等三部委1995年颁发的“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妥善解决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利用核收的开发补偿费兴建以渠道

7、防渗为主的替代工程和灌排技术设备改造及机井建设。灌区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功能效益由国家财政补偿。(6)稳步推进水价改革。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灵活的农业水价调整机制。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以节水降低费用,同时减少中间环节,实现“高价位,低收费”。3【作者简历】郭宗信,男,1957年8月生,河北省肃宁县人。现任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工作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生产第一线,主持石津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和技术管理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