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ID:32210405

大小:48.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1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一、导入: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名句,浩如烟海。请同学说出写月的名句。2、望一轮千古明月,唱一阕历史弦歌。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吟诵鉴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考古诗词鉴赏》二、东营市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我们对考点的迷惘。东营考情总结:1、都是课外的篇目;2、多为咏物抒怀类诗词;3、作者大多为不太出名、且作者都是宋代及以后的。4、考点有炼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品的内容理解及概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2、得人憔悴。是我们对考点的执着。三、合作探究析考点1、原题回放:(2013东营中考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5分)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014东营中考题)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

3、飞柳花,与人添鬓华。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我们对考点的顿悟。2、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考点一:把握内容。考点二:思想情感。考点三:品味语言。考点四:赏析技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把握内容题型答题探究方法突破一:技巧:理解内容、抓住景物、联想想象、妙用修辞、语言优美。温馨提示:1、内容概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表达了……的心情。2、复述画面:找形象、绘画面。纸上得来终觉

4、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点例析一:山雨 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3分)示例答案:1.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2.概括后两句写出的内容?示例答案:2.写出了清晨所见溪流变急和他山之雨的急猛。营造了山中清新自然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教师范读诗歌。2、小组内合作交流全诗内容,然后自主做题。3、师生互动解析答案。)方法突破二技巧:看题目。看作者。看背

5、景。看关键词温馨提示:通过……内容+抒发……感情。考点例析二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注:①取次:任意,随意。(1)“殷勤自与行人语”与“争奈归期未可期”遥相呼应,杜鹃的“殷勤”引发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分)示例答案: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叫声,“殷勤’’写出它朝夕不停的叫。表面上是对喋喋不梦的杜鹃的埋怨,表达了游子对于生活不由自己主宰,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无奈、郁闷之情。(1、找一同学读一遍这首词,找学生谈感

6、受、疑问。2、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翻译合作完成内容梳理。3、自主做题然后交流意见。)方法突破三技巧:1、从字词含义入手2、从字词词性入手3、从字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温馨提示:*字运用……的修辞(或词性、或词义)+生动形象的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感情。考点例析三: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2、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示例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1、齐读这首诗2、讨论交流全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弄”字有什么表达

7、效果?4、你还能找出一个用得好的字吗)方法突破四常见抒情及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2、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化静为动、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温馨提示:用了……技法,写出……的意象+表现……的思想感情。考点例析四: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1.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示例答案:  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

8、,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