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ID:32217167

大小:6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_第1页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_第2页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_第3页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_第4页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锦州市古塔区北一小学赵大咏锦州市古塔区北一里——143号1210005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内容摘要:数学软件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在学科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

2、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整合“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3、去。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谈谈我的一些见解。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创设问题情景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

4、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1.2创设应用情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例如:

5、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拿一根红领巾:(引入)你知道我们最熟悉的一根红领巾需要用多少布料呢?5问题一提出,学生先是一楞,接着就有强烈想知道的愿望,在强烈的求知欲的推动下,学生自主、动手、合作探究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接着,课件出示了许多的三角形的实物:红领巾、三角形的绿地、广告牌……你们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兴味盎然,教师再出示相关的数据,学生积极的去解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2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数

6、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个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质疑:“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3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

7、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

8、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