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

ID:32321658

大小:7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3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徐州市中小学教研室郭林[教学目标](一)知识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2.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3.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能力1.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2.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学习,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3.全面把握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认清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区别。2.树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3.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指导实践,努力取得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教学重点]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讲好这个问题,要从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四个方面讲述。但是,在这四点中,更为重要的、根本的、起基础作用的,则是前两点,即认

3、识的来源和动力。因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在于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检验认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是在前两点基础上的引申和发展,没有前两点,就没有后两点。所以,本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来源和动力上。[教学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13第二个难点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该难点难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认识暂时不能被实践所证明,甚至长时间不能被实践所检验,能否说这个认识不科学。另外,学习实践标准也不仅限于懂得认识

4、如何被检验证明的问题,而是要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的观念,破除思想束缚,不断打破陈腐的、过时的框框、条条,更新认识,树立新的思想,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教学提纲]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教法学法指导](一)教法教学过程中注意贯彻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突出重点内容的讲解,通过事例分析、材

5、料阅读、课堂讨论、典型观点辨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学法按照导读提纲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现实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准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加强对所学概念、原理的识记和理解,能及时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得到及时解决。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完成课堂反馈练习,发现并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13[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说明实践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材料,充分了解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已有认识,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文字、

6、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或投影,设计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的特点,可事先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预习导读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第六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首先请大家预习第一框题的内容。(出示导读提纲)1.辩证唯物主

7、义认为的实践是什么?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实践具有哪些特点?它与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所讲的实践有什么不同?3.如何理解实践既有客观物质性,又有主观能动性?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为什么实践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学生根据导读提纲预习教材。如果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可直接进入教学过程步骤二。)教学过程步骤二:释疑解惑,设疑探究教师:说到实践,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等,这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出示投影材料或有关视频材料)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

8、富有的人,他曾13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