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

ID:3242467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_第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文章背诵及翻译:  二、通假字:1、亲戚畔之:通“______”,______。  三、重点词语解释  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故君子有不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地利不如人和()  环而攻之而不胜()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  委而去()之兵()革()非不坚利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然而()  四、朗读节奏  1、夫环而攻之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2、畔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六、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寡助之至”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多助之至"”之势。(用《孟子》二章)中两句话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战必胜”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7、中心论点与结论的关系:(即“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只有“得道”才能使“人和”,也只有“人和”才能使战争胜利,国家兴盛。  8、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推出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2分)  9.“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事例如:七、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_______'。     6、本文阐述

5、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根据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3、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和”的体会。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

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嘚思想。  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

7、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

8、“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