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

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

ID:32476197

大小:1.8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2-07

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_第1页
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_第2页
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_第3页
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_第4页
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民事诉讼中的答辩失权制度导师:李祖军教授作者:陈玲中国·重庆二00七年四月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重心已从审理程序转入审前准备程序,建立完善的审前程序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然而作为审前程序基础阶段的答辩环节,由于我国立法规定的软约束,被告答辩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审前固定争点的目标难以实现,进而无法为开庭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审前程序的内在功能无法充分体现。同时,被告任意答辩制度也带来实践中的诸多弊病,举证规则混乱、诉讼突袭、庭审效率低下等现象已成为民事诉讼中的“顽疾

2、”。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我国现行答辩制度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普遍认为我国现有的答辩制度应纳入重构的范畴。在对国外答辩制度相关规定考察的基础上,作为两大法系共有的一项制度安排一一答辩失权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各国的具体制度设计有所差异,但都蕴涵共同的诉讼机理和价值目标,有着共同的规律可循,无疑为我国答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立法例。答辩失权的制度特色,功能定位已取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同,然而,在答辩失权能否引进我国的可行性问题方面,理论界却产生了较大的分歧。理论上的争鸣有利于答辩失权制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

3、深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对答辩制度的高度关注和进一步研究。本文拟从新的视角对答辩失权制度进行分析,并试图解决以下四个问题:_是何为答辩失权;二是失权的正当性何在;三是我国现有答辩制度存在哪些理论和实务障碍;四是我国现阶段能否引进答辩失权。本文总计约45000字,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文章第—部分概述答辩失权制度。首先对答辩及答辩失权的基础概念进行界定,并且对英美法系的答辩失权和大陆法系的防御方法提出权的丧失进行了区分,从两大维度对答辩失权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答辩失权的适用对象、适用情形和法律后果一一进行了分析,使答辩失权的

4、涵义更加清晰。其次,从法理上探究失权的正当性依据和诉讼机理,为答辩失权制度寻找理论上的支撑。最后,对答辩失权的功能进行了一定的透视,使答辩失权制度的内涵更加丰富和饱满。文章第二部分是从比较法角度剖析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答辩失权制度的运行机制。分别从答辩的内容、失权的适用情形、失权的例外规定、对答辩失权的救济等方面出发,考察各国答辩失权的立法例,并对之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总结各国立法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期从中发掘某些共同规律,为我国答辩制度的改革提供某种借鉴,或者是某种思考或启发。文章第三部分解决的是我国现有答辩

5、制度存在哪些理论与实务障碍的问题。关于立法障碍:首先揭示现行立法对被告答辩的规定过于简单、粗糙和软化,使得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上的地位失衡,我国目前并没有设定答辩失权制度;其次,对立法的依据进行探究,找出症结所在,最后指出现行立法存在哪些法理上的缺陷。关于实务运作中的障碍:笔者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被告答辩进行了现状考察。由于立法对被告答辩规定的不科学,审判实践中,被告不答辩的情形十分普遍,导致诉讼突袭、庭审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船块,也引发了人们对司法信任的危机。基于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我国现行答辩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结合国

6、外立法例考察背景下所提供的某种视角和启发,同时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国情,大多数学者提出我国应引入答辩失权制度,但并非全盘接受,应有所突破,批判性地借鉴。文章第四部分首先解决的是我国现阶段能否引进答辩失权的问题,其次在此基础上谈论构建我国答辩失权的初步设想。笔者一开始就将反对我国引进答辩失权的观点理由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对其一一进行回应,在回应的过程中同时塑造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及可行性论证。笔者以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引入答辩失权的相关条件,比如变异的对抗制诉讼模式的存在,既有的司法资源以及司法的现代化趋势。尽管不甚完善,但至少不应成为答辩失

7、权制度引进的障碍。虽然我们在谈具体制度构建时,往往首先从一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但现状的考虑不能成为创新的妨碍,只能成为我们的动力和出发点,并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变现状。紧接着,笔者就答辩失权的立法模式选择,具体制度的构建,相关配套制度设施进行了初步路线设计。也许笔者的探讨还不够成熟,但当现有答辩制度的问题暴露在诉讼实践的视野之下,我们应该正视而非回避,让百家争鸣,让实践检验,正确的必将得到证明,而错误的也会得到修正。关键词:答辩答辩失权诉讼突袭程序正义诉讼效率In嬲withthorou#Chinesecivilprocedureref

8、ormation,吐狞imterialpointofChinesecivilprocedurerefc肚rtafionhasbeen缸卸_ls矗删formIrialprocech.珊etoD化trialprocedure.Theor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