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

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

ID:32487774

大小:3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8

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_第1页
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_第2页
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_第3页
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城镇化的“人去楼空”现象摘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机器和资本在农业中的使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因素是收入和教育状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给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红利。重温马克思的这些经典理论,运用《资本论》中一些基本的理论原理,如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支配劳动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等等,结合当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的迁徙和撤离,致使“人去楼空”,即楼房犹在,却无人居住,造成大量闲置的状态进行若干思考。关键词:《

2、资本论》;劳动力转移;剩余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165-02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很多地方,在行政权力的主导下,城镇化往往演变成一种“造城运动”。这其中造成了很多农民“被上楼”。而中国所进行的城镇化绝不是把村庄改造成城市,而是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资源要素集聚和经济发展上的城镇化。城镇化超越经济水平,必然是人去楼空一身债。《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农民上了楼留不下来,或者干脆拒绝上楼,类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二次空心化”现象,多数是

3、在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简单造楼所致。笔者的观点是缺地条件下并且缺乏产业支撑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重温马克思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论述,对我们今天现阶段的问题仍有很多启发。一、机器和资本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就大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资本论》第1卷中作出了论述,“如果说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大多避免了机器使工厂工人遭到的那种身体上的损害,那末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在造成工人‘过剩’方面却发生了更为强烈的作用,而且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因为机器和劳动力在农业的使用中存在此消彼长的

4、关系,随着机器在农业中使用的增加,必然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并且是绝对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极大地增加了产业劳动力的供给。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农业资提高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进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剩余即劳动力供给增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就机器(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矛盾作出了相应的阐述。“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使这越来越多的个体农民破产;同时,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机器的广泛使用,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这就在农村中形成了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他们和城市工业中的

5、流动过剩人口不同,通常还守着一小块土地,一年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生活也极端贫困,是一种潜在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他们一有机会就流入城市、矿山、铁路、建设工地,从事劳动条件差、工资低的工作。这部分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企业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这种矛盾的必然结果就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竞争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竭力招商引资,这使得乡镇企业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进而为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过程实现了

6、资源的重新配置。然而在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就显示出了对劳动力资源的排斥性。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不利于对机器的使用和维修,在很多企业中只能干一些最基础和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或者寻求更好的出路。虽然,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给予再就业的机会,由于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农村劳动力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实现规模经济,企业必然提高技术水平和设备配置,降低劳动力成本,这就造成了技术和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例如,机器和人配备的使用比例是有限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

7、,农业补贴项目的相对减少,这导致农业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农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导致农民失业,农民为了生活所需进城务工。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农村土地挪作他用用于各种开发区的建设等,加上自然减损,农业耕地有限使得农村劳动力挤出农业。中国地少人多大大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程度和失业比例。多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使得农民工数量增加,虽然政府让农民住上了楼房,但是由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外出。若是政府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产业结构与农民就业问题不积极采取措施,“人去楼空”现象将会更加普

8、遍,就像鄂尔多斯所形成的空城一样。二、资本支配劳动与中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资本支配劳动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篇幅所描述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在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英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工业革命给英国经济带来了红利使得英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产业结构的扩大也吸引着更多的劳动力。例如,城市产业的集群吸引了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与土地分离后的农民变成了自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