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配套练习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配套练习

ID:32543762

大小:106.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2-11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配套练习_第1页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配套练习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配套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配套练习【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时限:30min学号姓名分数-2-2.肾上腺素的确切分泌部位是……………()A.肾脏皮质B.肾上腺皮质C.肾上腺髓质D.肾脏髓质3.(2003上海高考)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4.关于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5.下列各项不属于

2、反射的是………………()A.某些昆虫的幼虫食虫鸟见到不敢食用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热烈掌声D.离体腓肠肌与一段坐骨神经相连,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6.反射弧中的一个神经元,在反射活动进行时,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树突→细胞体→轴突B.树突→轴突→细胞体C.轴突→细胞体→树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7.以下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其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C.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D.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3、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8.在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地被分解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使……………………………()A.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B.突触得以为下次传递作好准备C.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D.反射过程完成9.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己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选择性地阻遏乙酰胆碱(递质的一种)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用是……………………()A.使兴奋的传递中断 B.使兴奋的传递加速C.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D.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

4、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1.人体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A.收缩反应B.分泌活动加强C.膜电位变化D.神经冲动12.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已知在体内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电变化的位置是………( )A.a和bB.a、b和cC.b、c、d和eD.a、b、c、d和e12.关于神经冲动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B.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

5、是外正内负C.两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D.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14.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2-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5.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C.感受器的兴奋性D.效应器的兴奋性16.下图是神经细胞和胰腺细胞的联系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⑴兴奋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的电位是;⑵当血糖浓度低时,刺激下丘脑某区域产生兴奋,兴奋传到突触小体,使[]向突触间隙释放递质,促使细胞合

6、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下丘脑产生的兴奋还可以作用于  分泌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以升高血糖浓度。⑶胰高血糖素从合成到分泌依次经过哪些细胞器     (用细胞器名称答)。⑷胰高血糖素合成的原料来自于血液,则原料所经过的体液依次为:[]、[]  和[]   。17.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⑵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⑶图甲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

7、突触个。⑷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产生,在A细胞中经过的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⑸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18.暴露脊蛙(切除脑的青蛙)支配后肢的脊神经根部,按次序做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引起”后均填左、右侧或两侧后肢有无的运动)⑴第一步实验:在甲处给予刺激,将引起;在乙处给予刺激,将引起。⑵第二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